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综合卷(体育心理学、体育史)之体育心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目标

【答案】我国的体育目标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国民素质”。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 身体姿势

【答案】身体姿势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做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属于动作的空间特征。一个完整的身体运动过程,一般包括开始姿势、运动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其表现形式也有动态姿势和静态姿势之分。

二、简答题

3. 渐进放松训练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1)渐进放松法的训练的注意事项

①任何放松训练的最终目标都在于使练习者在遭遇压力情境时,能够以渐进放松方法应对,并产生良好的效果。

②任何练习者都希望通过渐进放松调整自己的唤醒水平。

(2)基本渐进放松训练的注意事项

①在基本渐进放松训练的开始阶段,一般要持续5—8秒,但不要因为过多地注意计时而分散自己的意念。

②练习过程中要保持心情平静,动作缓慢,不可急躁。

③练习要选择一个安静而不受干扰的地方。

④练习的时间可以选择晚上睡觉前。

(3)在不同场合的渐进放松训练的注意事项

经过3〜4次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受训者已经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的技术而逐渐缩短达到放松的时间,就可以选择一个能给放松训练带来益处的场合,如在去体育馆的汽车上或需要等待的运动场地中,取坐姿或立姿均可。最初几次可以闭上双眼,有助于注意力集中。逐渐地,应当训练自己睁开眼睛也可以完成练习,但精神不能分散到别的事情上。

4. 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案】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

(1)领导理论和风格。

(2)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

(3)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因素。

(4)观众特性(如规模、评价的角色、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等)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5)攻击性。

(6)影响解释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文化因素。

(7)性别对影响运动表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

5. 何谓运动兴趣?运动兴趣与运动需要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1)运动兴趣概念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宄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2)运动兴趣和运动需要的关系

二者联系密切,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即只有当个人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产生需求时,他才会感兴趣地进行该项体育运动或体育学习。

6. 重关系的教练员领导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教练员的领导方式就是教练员在行使教练员职权时的方式方法,亦即教练风格。由于领导风格上的特征,在执教过程中会对运动队或运动员产生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心理气氛和行为规范,进而影响团队或运动员目标的实现。

重关系型领导方式的特点有:特别注重强化和维持团队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尊重成员的意见,加强交流沟通、增强理解、化解纠纷、心理相容,促进队员自主性发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7. 简述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自信训练的方法。

【答案】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自信训练的方法如下:

(1)通过暗示法树立自信心。暗示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和运动员对学习和比赛的自信心,建立和提高自我效能感。

(2)通过理性情绪疗法重建自信。通过对不合理信念的放弃,并建立新的合理信念,学生或运动员的信心和勇气会被重新激发出来。

(3)通过设置适宜的目标增强自信。设置适宜的目标,让学生觉得通过努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4)通过对最佳操作的表象训练提高自信。表象训练具有调节人的情绪以及生理唤醒水平的作用。表象自己成功地完成动作能够増强动作练习者的信心,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当前的任务,甚至还有助于消除肌肉酸痛和单调乏味的感觉。

(5)通过对成败的正确归因増强自信。让学生不要把失败总归于外部因素,使学生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目的。

(6)用积极思维法替代消极思维法增强自信。用积极思维代替消极思维,积极思维包括喜悦、兴奋、精力等,消极思维包括愤怒、郁闷等。

(7)通过成功体验的认知积累来増强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8. 简述窦性心动徐缓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答案】(1)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而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于每分钟60次,据报道某些有训练的运动员心率最多可减少到每分钟36〜40次,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窦性心动徐缓。

(2)窦性心动徐缓同训练程度、运动项目和运动年限有关,运动年限越长,训练程度愈高,这种现象也越明显。耐力训练和长距离跑、马拉松、自行车等运动员窦性心动徐缓现象更明显。

①运动员出现窦性心动徐缓现象是多年的训练过程中,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交感神经紧张性减弱的结果,这种现象对于运动员的运动生活具有积极意义。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由于窦性心动徐缓,心脏的舒张期延长,所以心肌可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劳,而且心脏有更多的血液充盈。

②由于运动员长期从事体育锻炼,心肌收缩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增加,心肌中的毛细血管大量新生,供血量増加,结果心肌纤维变粗,心肌粗壮有力,心脏收缩力提高了,心容量也加大了。所以经常运动的人心率会比一般人低。

三、论述题

9. 试述运动中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并说明体育工作者如何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习惯。

【答案】(1)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它是衡量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因此,体育工作者有责任结合日常的教学与训练,指导青少年掌握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方式,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习惯。这个过程是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建立巩固的条件反射系统的过程。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自动化地实现该行动的倾向。

(2)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习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复地模仿别人良好的道德行为;另一种是通过有意的练习,与不良的体育道德行为作斗争。在此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体育工作者要对他们的行为及时地给予反馈和做出客观的道德评价,使他们不断地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不断地强化运动中良好的道德行为。

②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青少年在运动中的道德行为应有一致的评价。

③奖惩要严明,要足以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真正起到强化良好的道德行为的作用。

④要加强对青少年运动中道德动机的教育,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自觉地防止和根除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

⑤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要以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习惯作为青少年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