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大学125300会计专业课笔试之管理会计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标准成本法

【答案】标准成本法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2. 投资回收期

【答案】投资回收期指的是自投资方案实施起,至收回初始投入资本所需的时间,即能够使与此方案相关的累计现金流入量等于累计现金流出量的时间。

3. 实际利率

【答案】实际利率是指复利期为1年时的年利率。

4. 工时动因作业

【答案】工时动因作业是指资源耗费与工时成比例变动的作业,每种产品按其所耗工时吸纳作业成本。

5. 安全边际

【答案】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量或者现有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这一差额表明企业的销售量在超过了保本点的销售量之后到底走了多远。或者说,现有的销售量降低多少,就会发生亏损。

二、简答题

6. 为什么说按照传统的经营环节来划分作业中心不能满足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需要?

【答案】这是因为:

(1)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一个大型企业通常分设为若干制造中心。这些制造中心既可能生产直接对外销售的产品,也可能为下一个制造中心生产半成品,成为适时相接的制造过程的独立环节。因而,作业中心是相对于制造中心划定设立的。

(2)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材料采购并不构成独立的生产环节。此时,材料采购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保证某一个作业中心生产的适时需要,材料采购工作由制造环节外的工作演化为制造环节内的工作,每一个作业中心都有专司材料供应工作的人员和手段。

(3)依据工作组合的可独立性和工作组合内容的可分解性,我们可以也只能据此把一个制造中心划定为若干作业中心。正因为可独立,作业中心可以成为作业责任考核的对象,而可分解性则反映了制造中心包含若干作业中心的状况。强调作业中心是作业成本计算的对象,是基于作业

考核的目的,因为作业成本计算法既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是一种责任考核方法。

另外,将作业中心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还有利于汇集资源耗费。由于管理手段的限制,也由于成本核算本身的成本—效益原则,及时地把资源汇集到每项作业既无必要也无可能,这样,作业中心就成为计算资源耗费价值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在计算成本时,应先在作业中心汇集该中心范围内所耗费的各种资源价值,然后,把汇集的资源价值按照资源动因分解到各种作业。之所以要把资源价值分解到各作业,是因为各作业对最终产品贡献的方式与原因不同。

7. 试比较利润对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以及销售量等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答案】利润对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以及销售量等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可以通过各因素的敏感系数来表示。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

单价敏感系数

销售量敏感系数 从以上公式中可以看到,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在不同的既定条件所决定的实现目标利润模型中是不相同的,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因素的敏感系数更大,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上述公式的计算来作出判断。

8. 简要说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者初始确认金额的主要区别及两者期末计量的异同点。

【答案】(1)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的主要区别:①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取得时,应当按照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取得时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是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投资收益。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同时,应当计算确定其实际利率,并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2)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计量的异同点:①相同点:A. 在资产负债表日两类金融资产都要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B. 出售的时候,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取得价款之间的差额以及持有过程中累积的公允价值变动都要计入当期损益。

②不同点: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

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9. 什么是在产品成本计算的约当产量法?它适用于什么条件?

【答案】(1)约当产量法是根据月末在产品盘点的数量用技术测定,定额工时消耗或凭借经验估计,确定它们的完工程度,再按完工程度,将在产品折合成产品的数量,然后将产品应计算的全部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量进行计算,求出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需要计算约当产量。约当产量指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2)约当产量法是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一种计算方法。它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和各项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的情况。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比重相差不多,可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它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应用较为广泛。

10.作业成本计算法中的作业有什么特点?

【答案】作业是成本分配的第一对象。资源耗费是成本被汇集到各作业的原因,而作业是汇集资源耗费的对象。从管理角度看,作业就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和环节;但从作业成本计算角度看,作业是基于一定的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作业应具备如下特征:

(1)作业是以人为主体的。尽管现代制造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但仍然不乏人的参与,

人掌握并且操纵各种机器设备仍然是现代制造业中各项具体生产工作的主体,也就是作业的主体。

(2)作业消耗一定的资源。作业以人为主体,至少要消耗一定的人力资源;作业是人力作用于物的工作,因而也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源。

(3)区分不同作业的标志是作业目的。在一个完备的制造业中,其现代化程度越高,生产程序的设计和人员分工越合理,企业经营过程的可区分性也就越强。这样,可以把企业制造过程按照每一部分工作的特定目的区分为若干作业,每个作业负责该作业职权范围内的每一项工作,这些作业互补并且互斥,构成了完整的经营过程。作业目的不同于某一具体工作的目的,如采购作业负责适时为生产提供材料,但从该作业内部看,仍然包括若干项具体工作:有人负责与供应商建立固定联系,有人处理款项结算与材料交接,有人负责材料运输,等等。之所以把这些工作确定为一项作业,是其深层次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作业动因,因为这些具体工作都因该作业动因而发生。

(4)对于一个生产程序不尽合理的制造业,作业可以区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这里,非增值作业虽然也消耗资源,但其消耗并不是合理消耗,对于制造产品的目的本身并不直接做出贡献。如企业内部产品的搬运作业,以搬运距离作为其动因消耗资源,但作业成本计算法认为,这种搬运作业可以采用缩短搬运距离即紧凑经营过程的方式予以逐步消除。

(5)作业的范围可以被限定。从管理角度看,设定作业往往基于某一特定企业的生产状况,既可以作粗略的划分,又可以把作业区分得很细,这要视管理的要求而定。而就作业成本计算而言,虽然试图提供精细的成本管理信息,精细到何种程度并无特定的标准,但由于作业区分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