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文学基础理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 )与曾孝谷等人在日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

A. 李叔同

B. 沈心工

C. 曾志忞

D. 蔡元培

【答案】A

【解析】春柳社,1906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息霜)、曾孝谷等组建于日本东京,以研究各种文艺为目的,并最先建立了演艺部。

2.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军乐文献是( )编写的《军乐稿》。

A. 赫德

B. 袁世凯

C. 梁启超

D. 李映庚

【答案】D

【解析】任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直隶正定府知府李映庚,在袁世凯的指令下完成了一套四卷的《军乐稿》。其中辑录了包括“兵歌”、“将歌”、“工歌”三大类十四种用于军中各种场合的军歌和少量的军乐。军歌部分共有五十六首,分别填于二十个不同的调子,其中以提供士兵习唱的“军中散曲”数量最多。这些军歌的曲调大多取自原军中的“鼓吹乐”曲调及民问流传的“吹打乐”牌子曲。不过,李映庚所编的这套军乐实际上后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其中既有其内容的陈旧,也有其音乐不适合士兵演唱的原因。

3. 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声誉的第一位戏曲表演艺术家是( )。

A. 梅兰芳

B. 杨小楼

C. 盖叫天

D. 苟慧生

【答案】A

【解析】梅兰芳先生在促进中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

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4. 歌曲《在太行山上》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桂涛声,贺绿汀

B. 吕骥,冼星海

C. 桂涛声,冼星海

D. 吕骥,麦新

【答案】C

【解析】《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冼星海曲。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上现实的战斗性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该曲为复二部曲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构成,前段抒情宽广,属小调色彩。后段转入平行大调,豪迈的气势中又融入深情温柔的诉说,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第二部分为进行曲风格,节奏铿锵有力且具有弹性,生动地刻画了出没在高山密林、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形象。此部分的第二乐段高音区的切分节奏果敢有力,随着音调逐步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小调上,前后呼应、完整统一。

5. 下列二胡作品哪首不是华彦钧创作传世的( )。

A. 《二泉映月》

B. 《寒春风曲》

C. 《听松》

D. 《空山鸟语》

【答案】D

【解析】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D 项,《空山鸟语》是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

6. 1930年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季刊《乐艺》创刊,其主编是( )。

A. 王光祈

B. 青主

C. 杨荫浏

D. 叶伯和

【答案】B

【解析】1929年,青主应萧友梅之邀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并担任校刊《音》和《乐艺》季刊的主编。他在《乐艺》上发表的著译和作品共有60多篇。

7. 《南飞之燕语》的曲作者( )被称为我国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

A. 萧友梅

B. 李叔同

C. 刘天华

D. 蔡元培

【答案】A

【解析】《南飞之燕语》为易韦斋作词,萧友梅作曲。萧友梅先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并担任领导工作。在蔡元培的支持下,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国立音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为音乐教育事业与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奠定了基础。

8. 《码头工人》是聂耳作曲、田汉编剧的独幕歌剧( )中的歌曲。

A. 《扬子江暴风雨》

B. 《洪波曲》

C. 《军民进行曲》

D. 《大地之歌》

【答案】A

【解析】《码头下人》是由田汉编剧、聂耳作曲的独幕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的一首歌曲。歌曲采用回旋曲式。主题取材于长江码头杠棒慢步号子,表现出工人沉重的劳动,又暗示着他们心中蕴藏的愤怒和巨大的反抗力。四个插部曲调都是由它发展而来的。主题第四次再现后,出现了激动人心的呼喊和号召,如同内心的愤怒和的反抗力量的迸发,是全曲的高潮。

9. 歌曲《南泥湾》的曲作者是( )。

A. 劫夫

B. 马可

C. 卢肃

D. 曹火星

【答案】B

【解析】《南泥湾》诞生在延安,是以马可为主要创作人的团队作品。此曲旋律优美、抒情,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歌颂他们把荒凉的南泥湾改造成了美丽的“江南”。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

10.乐歌《黄河》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石更、辛汉

B. 杨度、辛汉

C. 石更、沈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