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及其特点。

【答案】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相比,有如下特点:

(1)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2)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新型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下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3)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

(4)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

2.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是商品经济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但生产资料和产品却属于资本家私人,使社会化生产从属于一个个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狭隘利益,使社会生产的主体一一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这就形成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因而是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不是人们头脑中的主观想象,而是依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本身提出的、用

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必然的方式。社会主义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历史要求。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后长期运动的产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资本积累的发展,单个资本日益膨胀,出现了成千上万工人在一起共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大企业。在这种大企业中,由于机器大工业技术上的必要性决定了工厂内部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第二,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形成了各个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的高度发展和相互联系的日益紧密。第三,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狭隘分散的地方市场逐步发展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进而发展成为世界市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是矛盾的,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

②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资本的社会化。以股份公司这种形式出现的资本的社会化使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财产制度失去了最后存在的理由。资本的社会化是生产的社会化在资本主义占有方式内部的必然表现,同时,它又进一步证明了资本主义占有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③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向垄断、从垄断向国家垄断、从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的发展表明,与生产的社会化相联系的生产的集中,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主流。与生产的集中相联系的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化具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随着生产的不断社会化,资本社会化的程度也有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股份公司还是国有化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都获得了更加巨大的发展,由社会占有代替私人占有社会化的资本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发展的规律性,造成了对它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这种否定不是要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基础上,建立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公有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3. 简述影响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的因素。

【答案】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客观地反映了资本的增殖程度,它是商品经济社会考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平均利润率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是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1)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

①剩余价值率。在预付资本量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例变化。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就越高。

②资本的有机构成,即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c :v )。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例变化。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同量资本所使用的劳动力越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从而利润率也就越高。

③资本周转速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越多,其中可变资本周转次

数也就越多,同量资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大,这就会提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从而提高它的年利润率。

④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和不变资本的节省成正比例变化。

(2)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

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如果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比较高,则平均利润率也比较高; 反之则比较低。

②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如果投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较高; 反之则较低。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也会提高,因而平均利润率会趋于下降。总之,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是各个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4. 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1)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

M 0是边界最窄的货币界定,通常称为现金,具有很高的流动性。M 1的流动性低于M 0。通常把M 0和M 1称为狭义货币,或称为交易货币,即主要是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货币。通常把M 2, M 3, M 4…称为广义货币,是对货币外延的扩大。在一定条件下,广义货币可以转化为狭义货币,通常被称为一种潜在的购买能力或支付能力,需要经过一定时期(变现过程)才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2)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

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目的是为了把握流通中的不同口径货币的特点、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进行宏观调节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流动性的货币层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流通量时就不能同样对待,应选择流动性强、与经济活动最为密切的层次作为控制重点,从而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同时,中央银行对不同货币层次的监测和控制,也促使各种金融机构做出相应的反应。

5. 谈谈垄断的各种类型及成因。

【答案】垄断按照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1)按照垄断主体存在的不同领域,可以把垄断区分为经济垄断与行政垄断。

①经济垄断

经济垄断是经济行为主体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较强控制力或可以采取的排他险的行为。可以区分为自然垄断、技术垄断、市场垄断及由产品差别而形成的垄断。

a. 自然垄断一般是指城市供水、煤气、电力等产业部门中,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比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