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802经济学原理之宏观经济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假设一辆自行车在美国卖300美元而在英国卖150英镑。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那么美元兑英镑的名义汇率是( )。

A.0.5

B.1

C.2

D.2.5

【答案】A

【解析】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那么人们可以用一辆美国自行车去交换一辆英国自行车。所以300美元乘以名义汇率应该等于150英镑,这样可得1美元可以兑换0.5英镑,名义汇率为0.5

2. 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

A. 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 消费需求变化得如此反复无常以致它影响投资

C. 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 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答案】A

【解析】凯恩斯认为,厂商的预期受其情绪影响而易变动,预期无实在的根据,厂商的预期具有不确定性,故投资者作出决策所依据的基础是不可靠的,这样,投资也极易变动。

3. 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下降表示( )。

A 一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外国货币升值或本国货币贬值

B. 一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

C. 一单位的外币只能兑换较少的本币,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

D. 一单位的外币只能兑换较少的本币,外国货币升值或本国货币贬值

【答案】C

【解析】直接标价法可以表示为:本币/外币,即一单位外币可以兑换多少单位的本币。汇率下降表示一单位的外币只能换较少的本币,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

4. 新凯恩斯主义吸收了新古典主义的假设是( )。

A. 市场出清

B. 理性预期

C. 自然率假说

D. 价格刚性

【答案】B

【解析】新凯恩斯主义吸收了新古典主义的理性预期假说,从而纠正了原凯恩斯主义的适应性预期的不足。

5. 如果失业率既不上升也不下降,那么经济中找到工作的人数必须等于( )

A. 失业者人数

B. 离开或者失去工作的人数

C. 寻找工作的人数

D. 离开的劳动力人数

【答案】B

【解析】由失业率公式可知

就业的人数。

,为了保证自然失业率不变,必须使离职的人数等于

二、论述题

6. 在2012年召开的中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同时报告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

(2)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在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及意义。

(3)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有关政策手段。

【答案】(1)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可结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进行分析。

①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用来增加储蓄的比例越来越大。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②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大猜测之一是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意味着穷人的平均消费倾向比富人高,当富人和穷人的收入都增加一单位时,富人比穷人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储蓄。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平均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③社会消费函数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国民收入分配情况会影响社会总体的消费情况。人们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因此,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

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更加注重公平性,这样就会使得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拉动居民消费。

综上所述,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 ①GDP 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用GDP 衡量国民经济活动存在很多缺陷。GDP 指标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a. 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例如GDP 水平很高的地方如果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社会成本较高,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反映出来。

b. 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例如不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经济增长就反映不出来。

c. 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例如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增长方式就反映不出来。

d. 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不能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程度,不能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享受等。

e. 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程度。

另外,GDP 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GDP 许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得出来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误差。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并不反映真实情况,因而统计出来的数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分。

②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看,可能会存在“GDP 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性,我国近年的情况正说明了这一点。从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GDP 增长虽快,但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却落后于GDP 的增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a. 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例如,利润收入中要给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还要留下一部分利润不分配给个人,个人收入也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个人收入的增长很有可能跟不上国民收入的增长。

b.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更多的是建立在固定资产投资超常规增长的基础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在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大致稳定在50%,所占比重有点低,经济增长过程中民众并没有获得同等的福利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国内消费支出的扩大等。

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意义主要有:

①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②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③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为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可采取以下政策手段:

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改变就业结构,使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②继续健全并实施再分配政策,进一步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