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82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题库(1)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挤出效应

【答案】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在IS-LM 模型中,若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IS 曲线向右移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 曲线)或利率不变条

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支出乘数的大小;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因此,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极大。反之,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因此,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2. 自然率假说

【答案】自然率假说是卢卡斯在“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关于就业、产出以及物价等经济变量存在着一种山政府政策支配的实际因素(如生产、技术等)决定的自然水平的理论观点。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 但是就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新古典主义的重要基本假设。“自然率”的存在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只有在造成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才能奏效。“自然率假说”从理论上论述了政策作用的有限性,为理性预期学说确立了重要的理论前提,其实际的意义是:一个经济社会在长期中小会存在非自愿失业的现象。

3. 货币需求函数

【答案】货币需求函数是指反映货币需求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式子。其中,所谓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主体(个人、企业、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较为经典的货币需求函数主要有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4. 货币数量理论

【答案】(1)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即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并成正向关系。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2)弗里德曼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提出货币需求函数为:

式中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与市场债券利息率、预期的股票收益率等因素有关。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己。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5. 鲍莫尔一托宾模型

【答案】鲍莫尔一托宾模型是对凯恩斯货币交易需求理论的发展。它分析了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收益,持有货币的收益是方便,成本是放弃利息。它描述了个人对货币资产的需求,正向地取决于支出而反向地取决于利率。它还表明,去银行的固定成本的任何变动都会改变货币需求函数,即它改变了任何给定利率和收入上的货币需求量。

二、简答题

6. 总需求曲线AD 和总供给曲线AS 如图所示,在充分就业产出水平Y ’和价格几处达到均衡。试问:

(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提高税收,会对IS 、LM 和AD 曲线有何种影响?

(2)价格水平是如何调整增税所引起的非均衡的?

图 增税的影响

【答案】(1)增税使IS 曲线向左移至IS' ,如图所示,在P 0的价格水平下,总需求减少,AD ,向左移至AD'. 如图所示,这时总产出y 1低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y*。

(2)如果价格可以白由变化,价格水平就会下降。从P 0下降到P 1,沿着AD' 曲线移动直到

LM 曲线向下移至LM 总需求重新等于y*。价格水平的下降使货币市场上实际货币供给增加,(P 1)。

利率从r 1下降到r 2,总需求增加到y*,经济重新恢复均衡。

7.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 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圣比率的高低?

【答案】(1)对于什么是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通常可简单地认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这时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因此自然失业率又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2)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即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下作的能力和愿望、现有下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以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

①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而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 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③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的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