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82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述题

1. 你认为对于宏观经济日标而言,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究竟哪个更重要? 这两个日标的达成主要依赖于什么? 宏观政策的协调能否使两个目标同时实现?

【答案】一般而言,宏观经济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对于宏观经济目标而言,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两者都十分重要。具体而言,在短期内,经济运行会由于各种因素冲击而发生波动,因此短期内稳定经济周期比较重要; 但是在长期内,只有促进一国经济的长期稳定持续增长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

(2)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这两个目标的达成主要依赖于政府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来及时调整经济的运行,熨平短期内的经济波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平稳的增长。

(3)宏观政策的协调能够司时实现这两个目标。稳定经济周期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较大的周期波动常常打断经济的稳定增长。当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短期经济的复兴。同时政府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政府支出和私人投资的流向,将其引向基础教育、科研等领域,这可以有效提高经济中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在长期中促进经济的发展。

2.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黄金分割律? 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分割律的稳定增长吗?

【答案】(1)如果一个经济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量达到最大,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固定不变时,应如何选择人均资本量(资本劳动比率)的问题,经济学家费尔普斯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做出了回答:如果对每个人的资本量选择能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则每个人的消费就会达到最大。这一结论被称为黄金分割律。用公式表示是:

在该式中,表示资本的边际产品。由于人均产量Y 是人均资本的函数,即y=f(k )。从

c c=C/L),)和广化部分(nk )即人均消费(得

则。从该式可见,

当。时,人均人均产量中减去资本深化部分(如果资本一劳动之比不变,

消费可达到最大化,黄金分割律可用图表示。

图 人均消费的增长

从图中可见,人均收入f (k )用于资本广化(nk )和消费(c=f(k )-nk )。为使c 最大,就

f 是要选择k ,在k=k*时,(k )的斜率等于n 。在图中即M' 点上的斜率等于n 。故c 即图中线段

长度达到最大。

(2)假定经济的初始状态是人均资本高于黄金分割律水平,那么,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降低储蓄率,即降低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存量的政策,以达到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资本存量。但如果经济的初始状态是人均资本低于黄金分割律水平,制定政策的人就必须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分割律的要求。然而,提高储蓄率就要降低目前的消费,人们一般都不愿这样做。政策制定者出于

,一般并不一定希望实现黄金分割律水平的稳定增长。 政治上的考虑(迁就选民意愿)

3. 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有哪些?

【答案】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任何使总支出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的因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这些因素主要有:

(1)消费需求,尤其是消费者对耐用品购买的变化。消费需求增加会使得总需求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投资需求的变化。投资需求的增加会导致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则向左移动。

(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减少,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则向左移动。

(4)净出口的变化。净出口的增加会增加总支出,从而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 反之则向左移。

二、论述题

4. 分析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分歧。

【答案】(1)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主要政策特征

①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政策特征

凯恩斯主义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调节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主张用国家干预代替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由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②货币主义的主要政策特征

货币主义又称为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学派,弗里德曼是该学派的公认代表,此外还有英国的沃尔特斯、帕金和弗里希等。货币主义的基本命题是,货币最重要,货币的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的最可靠的度量标准; 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货币量的变动,从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唯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利用货币来加以调节。

(2)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在财政政策有效性问题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财政政策的实行会带来经济的增长,而对物价的影响不大。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 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②货币主义的观点

货币主义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无效,尤其是在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而且由于政府支出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更降低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能力。货币主义小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认为财政政策只能导致物价的变动,对总产出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他们得出这个结论是基于对总供给曲线的假设,即认为总供给曲线是缺乏弹性的。

(3)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虽然存在着时滞,但它可以系统地影响产出等实际经济变量,即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由于经济运行不稳定,必须运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很不稳定,长期增长速度与短期增长速度往往互相背离,这就导致经济的波动。若短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长期增长速度,社会的有效需求就超过有效供给,这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反之,社会有效需求少于有效供给,这又会发生经济萧条和失业。因此,他们主张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发挥稳定经济、保证充分就业的作用。

b.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稳定经济运行。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范倡导者看来,货币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能动性的短期经济稳定作用,货币当局被赋予广泛的权力,它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权衡取舍,通过“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反经济周期”行动来抵消波动,稳定经济运行。

c. 货币政策存在时滞。货币政策收效比较慢,而财政政策收效比较快。虽然他们承认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时滞,但他们仍然坚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政策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比较有效地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稳定经济运行。

②货币主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