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3土地资源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资源
【答案】土地资源是指可以利用而尚未利用的土地和已经开垦利用的土地的总称,除此之外,还包括这些类型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土地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他农业自然资源(水、气候、生物)赋存和依附的基础。土地资源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如宜农土地资源、宜林土地资源、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等。
2. 土地与土壤
【答案】土地是指位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种物质与相关空间,它是由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产权制度影响下,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作动态变化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土壤是指土地综合体中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尤其是农业土地更是如此,但是,它不能等同十土地而代替土地。
3. 迹地
【答案】迹地在林业上指采伐之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从广义来说,森林采伐、火烧后,五年内未更新的土地都可以称为迹地。
4. 垦殖系数与森林覆盖率
【答案】垦殖系数又称垦殖率,是指土地经过开垦变为耕地种植农作物。一定区域内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土地垦殖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面积/总土地面积×100%。垦殖率即垦殖系数是反映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
森林覆盖率也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5. 土地所有与土地所有权
【答案】(1)土地所有是指对于土地的全部的拥有或占有。
(2)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和依照国家法律作出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土地所有权内容包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
我国土地所有权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的,土地为国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所有权可分解为占有权(是指权利主体对其土地的掌握和控制)、使用权(是按照土地的性能和用途进行事实上的利用和运用)、收益权(是基于行使土地所有权而取得的经济收入)和处分权(决定土地在法律上的命运,集中体现所有权的作用)。
6.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二、简述题
7. 简述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答案】(1)数量特征
①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
俄罗斯(1770万
2.28亿)和加拿大(997万查统计结果,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30亿
居第二位。
②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突出。我国有13亿人口,人均土地面积0.784hm , 只有世界人均土地面积2.322,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据1999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调,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9.5%,居第四位; 林地面积,占世界牧草地面积的7.8%,,占世界林地面积的5.5%,居第五位; 草地面积2.66亿的33.5%,是美国的15.1%,加拿大的7%, 澳大利
的26%,人均牧草地面积0.217,仅为世2亚的3.9%,俄罗斯的12%人均耕地0.106h 澎,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0.236hm 的45; 人均林地面积。.186h 时,仅为世界人均林地面积0.717
界人均牧草地面积0.589
(2)区域分布特征 的37%。
①我国东南部土地资源条件好,耕地和内陆水域在这一地区分布集中,而西北部则相对较差; 我国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分布于东北部和西南地区,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承载力相差很大,东南部明显大于西部地区。
②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直接影响了土地开发利用的区域差异。东部为沿海地带,地处暖温带及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程度高,土地利用率85.8%,农业用地率71.7%,土地垦殖率28.4%森林覆盖率47.4%,建设用地率10.1%,水面覆盖率8.9%, 牧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少。中部地区山地、丘陵多,平地占44.2%,土地利用率87.2%,农业用地率79.0%,土地垦殖率19.9%,森林覆盖率26.1%, 建设用地率5.0%,水面覆盖率4.9%,牧草地占25.8%,未利用土地面积占11.9%。西部地区大部分是高寒山地、沙漠、戈壁区,平地占27.1%,土地利用较低,仅为62.1%农业用地率59.2%,
土地垦殖率6.9%,森林覆盖率9.9%,建设用地率1.5%,水面覆盖率3.1%,牧草地比重较大,占35.6%,未利用土地面积占36.5%。
(3)后各农用地资源特征
①后备农用地资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未利用土地大类中的可利用的荒草地、盐碱地、沙地、沼泽地、裸土和水域大类中的滩涂(包括海涂),但未包括荒水和可改作耕地的疏林地、灌木林地以及通过土地整理可改作农地的田坎、沟渠、田间道路、村庄等。根据土地利用详查资料,我国后备农用地资源共4078.06万hm 时,占土地总面积的4.3%,其中后备耕地资源806.922
2万hm ,占后备农用地资源的19.8%,若全部开发除了,按60%的垦殖率计算,可得耕地484.152万hm 。其余80%多的后备农用地资源只适宜于开发为林地、牧地和园地,不适宜开发为耕地。 ②后备农用地资源的分布,最多还是在蒙新区,占全国后备农用地资源的29.3%,其次是华北区五省、市,占全国的13.7%,西南区和东北区各占全国的11.9%和11.6%,长江中下游区和黄土高原区各占全国的10.9%和10.7%,其余1.9%分布在华南区和青藏区。
8. 何谓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
【答案】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就是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计算机系统,是一种应用空间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在以计算机制图为核心的软、硬件支持下,采用人机对话的交互方一式,建立定级估价数据处理的全数字方式模式的计算机系统。
(1)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计算机系统组成
①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一般由输入设备(键盘、数字化仪、扫描仪)、主机和输出设备(图形显示器、绘图仪、打印机)组成。
②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数据管理系统、高级语言编译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主要有调查表格管理软件、因子作用分值扩散软件、作用分值复合与分析软件、有效期收益软件、地价测算软件、面积量算软件等)组成。
迄淀级数据库
定级数据库是区域内具有一定级估价要素特征的数据的集合,包括原始数据、定级估价基础数据、定级估价过程数据、面积量算数据、统计数据等。
(2)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计算机系统的系统结构
计算机系统进行土地定级估价工作,要经过数据采集、数据编辑、定级因子分析、因素复合、级别划分、地价测算、成果输出等技术过程,因此,定级估价信息系统是由相应的子系统组成的。在每个系统中,各有若干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以命令形式运行,并可采用嵌入主语言的方式构成新的用户界面。系统结构包括:数据输入子系统、空间分析子系统、级别划分子系统、地价测算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和成果输出子系统。
(3)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计算机系统的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