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福州大学管理学院838管理学综合之《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战略业务单位

【答案】战略业务单元是公司中的一个单位,或者职能单元,它是以企业所服务的独立的产品、行业或市场为基础,由企业若干事业部或事业部的某些部分组成的战略组织。战略业务单位必须在公司总体目标和战略的约束下,执行自己的战略管理过程。在这个执行过程中其经营能力不是持续稳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可能会得到加强,也可能会被削弱,这取决于公司的资源分配状况。

2.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行为,使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以下两个:①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3. 反馈控制

【答案】(1)反馈控制的概念

反馈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成果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己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其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2)反馈控制的优缺点

①优点:A. 反馈控制为管理者提供了关于计划的效果究竟如何的真实信息; B. 反馈控制可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

②缺点:A. 只能事后发挥作用,任何供以反馈分析的结果都是既定的、不能改变的结果,惟一的作用是为以后类似的工作提供警戒与参考; B. 偏差发生与被发现并得到纠正之间有较长一段时滞,这必然对偏差纠正的效果发生很大影响。

二、判断

4. 根据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对于成熟度高的下属应该采取低工作低关系。( )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成熟时,由于下属既有能力又愿意承担工作、担负责任,因此领导者可以只给下属明确目标、提出要求,由下属自我管理,此时可采用低工作低关系的行为,即授权式领导方式。

三、简答

5. 什么是平衡积分卡?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战略管理方法?

【答案】(1)平衡积分卡的概念

平衡积分卡是由美国商学院教授Kaplan 与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Norton 于1992年提出的一种绩效考核模型。它由四个方面的指标组合成一个结构化的指标体系,并且各个方面的指标之间有着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其相互驱动的效果又紧密结合并支持组织的战略。

它对绩效的价值判断认为,好的绩效一定是整体性的,单方面做得好不能说明问题,四个方面要取得绩效效果的相互平衡,这也正是该工具命名的由来。其四个方面的指标设亡}一分别针对着四个问题的回答:财务方面回答怎样满足股东的要求; 内部经营方面回答组织必须在哪方面擅长或精专; 学习与成长方面回答如何使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高; 客户方面回答怎样满足客户的要求。

(2)平衡积分卡是战略管理方法的原因

①平衡积分卡通过则一务、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客户这四个方面的指标构架来对绩效进行监控和考核,使战略落实于实际的绩效,并可以为绩效的改进提供突破点。可以看出,战略导向作用是平衡积分卡的显著特征。

②平衡积分卡是针对组织,更确切地说是针对经营战略单位的整体绩效考核而用的,它已成为企业组织充分利用其潜能的一种战略性管理系统。它不仅提出了一项企业战略,而且在该战略的开发和实施中,有效地调动和调整各种管理要素,通过积极的平衡创造一种增量保障能力,以保障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和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平衡积分卡也是一个战略管理方法。

6. 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案】决策的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包括:

(1)环境因素

①环境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组织过去针对同类问题所做的决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这种情况下的决策一般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进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组织要做的决策是紧迫的,这时一般由高层管理者决策。

②市场结构。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思想,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③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市场的需求情况,市场或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2)组织自身的因素

①组织文化。受保守型文化影响的人们倾向于维持现状,害怕变化,更害怕失败。他们在选择方案时,旨在维持现状的行动方案被最终选出并付诸实施。在进取型组织文化中决策者选定的是给组织带来变革的行动方案。

②组织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决策效率的影响上。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组织决策者通常掌握着较先进的决策手段。高质量的信息与先进的决策手段便于决策

者做出高质量的决策。

③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对一个组织而言,对环境的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方式趋于稳定,形成组织对环境特有的应变模式。

(3)决策问题的性质

①问题的紧迫性

a. 时间敏感型决策。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急需处理。这样的决策对决策速度的要求高于对决策质量的要求。

b. 知识敏感型决策。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对决策质量的要求必然提高。

②问题的重要性

重要的问题可能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越重要的问题越可能由群体决策,越需要决策者慎重决策。

(4)决策主体的因素

①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爱好型。决策者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会影响行动方案的选择。

②个人能力。决策者个人能力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决策者对问题的认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卜。

③个人价值观。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既有事实成分,也有价值成分。个人价值观通过影响决策中的价值成分来影响决策。

④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决策是由群体做出的,群体的特征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在关系融洽的情况下,较好的方案容易获得通过。

7. 如何根据不同标准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领导的特点?

【答案】(1)按权力运用方式

①集权式领导者。指把管理的制度权力相对牢固地进行控制的领导者。

集权式领导者的优势在于通过完全的行政命令,使管理的组织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低于在组织边界以外的交易成本,可能获得较高的管理效率和良好的绩效。这对于组织在发展初期和组织面临复杂突变的环境时,是有益处的。但长期将下属视为某种可控制的工具,不利于其职业生涯的良险发展。

②主式领导者。其特征是向被领导者授权,鼓励下属的参与,并且主要依赖于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影响下属。

民主式领导者的缺陷在于权力的分散性使得组织内部资源的流动速度减缓,增大了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成本。其好处在于通过激励下属的需要,发展所需的知识,尤其是意会性或隐性知识,能够充分地积累和进化组织的能力,员工的能力结构也会得到长足提高。

(2)按创新方式划分

①魅力型领导者。这种领导者有着鼓励下属超越他们预期绩效水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