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881心理学研究方法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后期认知加上的眼动指标有哪些?
【答案】后期认知加工的眼动指标有:
(1)离开目标后的首次注视时间
①离开目标后的首次注视时间指注视点离开当前兴趣区后的首次注视时间。
②该指标反映的是词汇加工的后期阶段特征。
(2)第二遍阅读时间
①第二遍阅读时间指对某兴趣区第一遍阅读之后注视点再次回到该兴趣区的所有注视点的持续时间之和,又被称为“回看注视时间”。
②该指标通常被看做是反映信息加工后期阶段的指标。
(3)回视路径阅读时间
①回视路径阅读时间指从某个兴趣区的第一次注视开始,到注视点落到该兴趣区右侧的区域为比(不包括这一注视点),之间所有的注视点的持续时间的总和。
②该指标不仅可以反映词汇通达的加工过程,而且还能反映后期句子整合的加工过程。
(4)选择性回视路径阅读时间
①选择性回视路径阅读时间指从某个兴趣区的第一次注视开始,到注视点落到该兴趣区右侧的区域为止(不包括这一注视点),之问所有落在该兴趣区的注视点的持续时间之和。
②该指标不仅能反映早期与词汇通达有关的认知加工效应,而且能反映后期与句子整合有关的认知加工效应。
(5)重读时间
①重读时间指对某兴趣区的回视路径阅读时间减去第一遍阅读时间后的持续时间。
②这一指标主要反映被试在目标区遇到困难后的冉分析过程。
2. 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技术主要有哪些? 它们真的可以消除实验中的所有误差吗? 为什么?
【答案】(1)额外变量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
①排除法。即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的一种控制方法。如双盲法。
②恒定法。旨在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一种控制方法。
③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④随机化法。即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一种实验技术。
⑤抵消平衡法。即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目的的一种实验技术。
⑥统计控制法。属于实验后控制技术,即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的控制方法。
(2)它们不能消除实验中所有误差,主要是因为:
①因为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它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不断减少误差,来使测量值不断接近真实值。
②测量值的获得受到测量者、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以及测量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因此,误差只能不断减小,但是无法完全消除。
③比如,最简单的长度测量,人们所使用的量具的测量范围会影响人们获得的测量值。当人们采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量具时,人们所获得的测量值可以精确地到1毫米,而当人们采用更精确的最小刻度为0.1毫米的量具时,人们所获得的测量值则可以精确地到0.1毫米。对于复杂的心理现象的测量就更是如此了。与物理学实验一样,心理学在不断接近理想实验的过程中,去推断理想实验的结论。
3. 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与虚报率为什么都应该是累积概率?
【答案】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与虚报率都应该是累积概率,其原因如下:
如图所示,当x 2感觉出现时,由于它在C 5标准以上,故被试以第6级作反应; 当x 1感觉出现时,由于它在C 5标准以下故不能以第6等级反应,但它在C 4标准以上,所以以第5等级反应。现在要计算C 4标准的击中率,那就不仅要包括第5等级的反应,还应当包括第6等级的反应,因为C 5标准比C 4标准高,在认标准以上可以肯定x 2感觉是由信号引起,那么在比C 5低的任何标准下,当然也可以肯定x 2感觉是由信号引起的。所以C 4标准的击中率,就是信号呈现时第6等级和第5等级的反应之和。因此,对于C 5以下的各标准,击中率都应该是累计概率。各标准下的虚报率也应以类似的方法来计算。
图
4. 磁共振成像有哪些模态,其测量的大脑特征是什么?
【答案】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结构磁共振成像(MRl )、弥散张量成像(DTI )和静总态fMRI (rs-fMRI )。
(1)MRI 能够提供很好的脑灰质(神经元胞体)和自质(神经元纤维)对比信息。它包括两种结构分析方法。
①VBM 测量的是每个体素灰质或白质的集中程度或体积,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大脑组织发育或萎缩的信急。
②基于大脑表面的分析方法可以提取到脑结构的以下指标:皮层厚度,反映皮层柱状结构信息;
皮层表而面积,即指定脑区皮层面积总和; 表而曲率,测度皮层卷折急剧程度; 皮层沟深和沟宽等。
(2)DTI 是一种利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来测量宏观轴突组织结构的方法。
①通过定量白质分析,可以得到平均弥散率和各向异性分数等定量参数,这些参数与大脑的认知加工有紧密关联。
②通过纤维追踪,可以构建出自质纤维连接形式。
(3)rsfMRl 可以测得大脑静息状态活动信号并用来考察大脑功能连接情况。
5. 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及如何对其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在实验中分别担任何种变量? 举例说明。
【答案】(1)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是简单一复杂反应时任务以及速度—准确性权衡。 ①刺激越复杂,可供选择的刺激数目越多,刺激之间越相似,反应时越长;
②在反应时实验中,单一考虑速度或准确性,都会极大的损害实验研究的信度。速度与准确性之间是负相关。
(2)除此以外,影响反应时的因素还包括:
①刺激变量
a. 刺激强度。反应时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缩短,但其缩短受到有机体结构的限制,无法突破某一极限。
b. 刺激复杂程度。反应时随刺激复杂程度的增大而延长。
②机体变量
a 适应水平。反应时随被试对刺激的适应水平不同而不同。
b. 动机。反应时随被试反应的动机水平不同而不同。
c. 个体差异。反应时随被试个体之间在品质和属性上存在的差别而不同。通常使用实验设计来平衡由被试差异所带来的实验效应,比如被试内或被试间设计,此外还可以使用方差分析计算被试误差项。
d. 准备状态:是指机体对于某种行为做出的准备情况。
e. 酒精和药物作用。
(3)简单一复杂反应时任务通常在反应时实验中作为自变量,速度与准确性则作为因变量,刺激变量与机体变量则是实验中需要控制的额外变量。
比如,测定被试对红色光与蓝色光的选择反应时,红色光与蓝色光是自变量,被试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是因变量,所使用的刺激强度、被试的年龄、性别等属于额外变量需要保持恒定。
6. ERP 技术在注意领域内有哪些应用?
【答案】ERP 即事件相关电位,指在时间上与事件相联系的电位,是注意的电生理学研究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