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二) . 12 2018年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三) . 20 2018年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四) . 30 2018年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五) . 38

一、简答题

1. 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IF. 的监控; 表现在能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性和事物间的内部联系,能依据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或调整自身的内部状态; 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觉察不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于意识中。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区别

①意识更多的是通过组成现实的第二信号系统的词来实现的,而无意识反映的是大脑皮层较弱兴奋部位,第一信号系统没有和语词自觉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

②意识活动是自觉地、有目的性的,具有自控性等特点,而无意识更多的是一种不知不觉地内心体验和认识功能。

③意识更多具有社会性、更具有理性、受外界现实制约。无意识则具有更多的不自觉的冲动性,体现了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的动物性的一面。

(2)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联系

①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大脑产生的,二者并存于大脑中,二者都是以大脑作为其生理机制的。 ②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是主体对客体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无意识也并不是人们对客观现象根本没有一点认识的反映,而是对某种对象的小自觉地、未加注意的、不由自主地、不知小觉地、模糊不清的反映的认识。

③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都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不可缺少的形式。 因此,意识和无意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执行不同的职能。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 视锐度有哪些测量方法?

【答案】眼睛的空间辨别能力即视锐度表现为觉察目标刺激的存在以及辨别物体细节的准确性。因视锐度有许多种类,测量视锐度的方法也有多种。

(1)觉察

觉察即发现对象的存在。在暗背景上觉察明亮的物体主要决定于物体的亮度; 在明亮背景上觉察暗物体,主要取决于视网膜上刺激物的投影与其周围的亮度差别。

(2)定位、解像与识别

①定位

定位是觉察两根线是否连续或彼此有些错位的能力。错位的数量可以变化,当观察者看不出错位时,实际错位的大小便是对定位视锐度的测量。

②解像

解像是知觉某一模式具体元素之间分离的能力。

③识别

医院的视力表就是一种识别任务。

a. “E ”型视力表

在临床医学上用下列公式来计算视力:

式中V 为视力,D' 是标准观察距离(6m ),D 是视觉能分辨的视标细节单位(“E ”字的开口)与眼睛成1' 视角时所在的距离。

“E ”型视力表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是视标增进率不均匀; 其次是视力统计困难,视力增减时不能以视力差来表示。

b. 对数视力表

缪天荣提出了5分制对数视力表,该视力表也以1' 视角为标准视力。相邻的两行视标大小之比恒定地为1.2589。取此增率的对数:

定律中的物理刺激以几何级数增长。

c. 蓝道环视力

荆其诚等人对不同照度水平的条件下,用不同视角开口的蓝道环作为刺激物,用白背景上不同灰度的蓝道环来改变对比度,得出一组视觉功能曲线。

从这些曲线可以看出:辨认同一视角的物体,当照度增加时,对比度可以减小; 在同一对比度的情况下,随着照度的提高,能够分辨物体的视角可以减小; 在相同照度下,为要看清物体,其视角和对比度可以相互补偿。

3. 以唐德斯反应时为例阐述反应时减数法的基本原理。

【答案】(1)减数法的定义

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它是由唐德斯首先提出的,故又称唐德斯减数法互

(2)减数法的原理

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唐德斯把反应时分为三类:

作为每一行视标的差数,这相当于Fechner

①简单反应时(A 反应时),指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间隔,是感知到刺激就立即作出反应,中间没有其他的认知加工过程,也称为基线时间,任何复杂刺激的反应时间都是由基线时间和其他的认知加工过程所需时间合成的;

②选择反应时(B 反应时),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被试从刺激呈现到作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包含了简单反应时(即基线时间)和选择时间(即选择不同刺激的加工时间);

③辨别反应时(C 反应时),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的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作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就是被试的辨别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间包含了简单反应时和被试辨别时间(即在若干个刺激中辨别出目标刺激的加工时间)。

根据A.B , C 三种反应所包含的操作过程以及所得到的反应时,运用减数法原理,能够推算出辨别和选择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辨别时间=C反应时-A 反应时; 选择时间=B反应时-C 反应时。

4. 利用表的数据,写出方差分析的项目与公式并进行计算。

【答案】(1)方差分析的项目与公式为:

表1 方差分析的项目与公式

(2)将表的数据整理得:

表2 数据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