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803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作图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答案】总需求曲线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 模型推导出来,推导过程如图所示。
图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如图所示,当价格P 的数值为P 1时,此时的LM 曲线LM (P 1)与IS 曲线相交于E 1,将P 1和对应的国民收入y 1标在图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 1。假设P 由P 1下降到P 2。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移动到LM (P 2)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 2。将P 2和对应的国民收入Y 2标在图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 2。 按照这样的方法,从而可以得出总需求曲线AD 。
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 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2. 总供给曲线有哪些类型? 请分别说明。
【答案】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存在分歧,因此推导出不同的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主要有三类:古典供给曲线、凯恩斯供给曲线和常规供给曲线。
(1)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量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2)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刚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基础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刚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它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
(3)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三种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如图所示,其中AA 线表示古典总供给曲线,BB 线表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CC 线表示常规总供给曲线。
图 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3. 什么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出现的背景及其政策建议是什么?
【答案】(1)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相对于过去的增长理论尤其是新古典增长理论而言的。过去的增长理论往往假定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认为技术和人口等的变动都是外生的,并以此来说明一国经济长期增长和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这种理论最重要的特征是试图使增长
率内生化,即认为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模型内生决定的,因此,新经济增长理论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2)新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无法说明各国经济增长的现实的背景下出现的。例如,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当资本存量增长时,由于边际收益递减,经济增长速度会放慢,最终增长将停止。但过去100多年间,许多国家人均产出保持了正的增长率,增长没有长期下降的趋势。又如,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穷国人均资本存量较低,每单位新增投资能得到较高报酬率,因而穷国应比富国增长更快,但事实却相反,穷国增长往往更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对新古典模型的反思,认为新古典模型所以说明不了现实,关键在于把模型中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折旧率和技术进步都当作外生变量,实际上除折旧率外,其余一些变量都是内生的,是由人们行为决定的,并可以通过政策加以影响。这样,一种以内生经济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就诞生了。
(3)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增长是内生的,尤其是内生技术变化的产物,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影响人们的行为,例对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企业减免税收,对科研活动提供补贴,鼓励技术引进等,实行大力发展教育、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等。他们认为,政府的政策重心不应当放在对付经济周期上,而应该放在如何促进经济长期增长上。
4.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两项中哪一项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 朝什么方向变动?
【答案】政府为减少经济波动往往运用财政政策来管理总需求。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会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其中,转移支付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并朝反周期方向波动。分析如下:
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 而经济繁荣时,这些支出会自动减少。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国防费、教育经费以及政府行政性开支等有一定刚性,不可能随经济周期波动很大,对总需求变动影响较小。
5. 形成自然失业率的原因有哪些? 你认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因素有哪些? 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答案】(1)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形成自然失业率的原因在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如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下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2)自然失业主要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指,由于信息的不畅达或者获得信息花费的成本较高,处于寻找工作状态中的人。结构性失业指,由于产业部门结构调整引起的失业。对于我国来说,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信息的发达程度、交通运输状况、个人心理(如频繁跳槽、对外地打工的不偏好等)、户籍制度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都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可能因素。
(3)为降低自然失业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