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研究记忆中的抑制过程?
【答案】记忆过程中的抑制会导致信息的遗忘。在此研究领域中应用最广的两个范式是定向遗忘和提取诱发遗忘。
(1)定向遗忘
定向遗忘也称有意遗忘,是指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是一种有效控制意识内容的方法。定向遗忘的研究范式有两种:单字方式和字表方式。
①单字方式
先呈现一个项目,被试按照实验任务要求对之进行编码加工,间隔一定时间之后出现指示语,告诉被试这个项目是需要记住的还是需要遗忘的,一定间隔之后呈现下一个项目。
②字表方式
,两部分材料字表方式的实验过程:将一组学习材料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
分别呈现。有两种实验条件:
a.R (remember )实验条件,指示被试对前半部分材料(记忆项)和后半部分材料(记忆项)都进行记忆;
b.F (forget )实验条件,指示被试对前半部分材料(遗忘项)进行遗忘,而对后半部分材料(记忆项)进行记忆呈现完毕后,让被试按照要求对所有项目进行自由回忆。
(1)提取诱发遗忘
提取诱发遗忘现象由Anderson 等人首先提出,是指回忆部分记忆材料时往往会使得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降低。提取诱发遗忘的一般范式为:
①学习阶段
安排被试学习类词对,以; 类别名称一一样例”的形式呈现,如“fruit-apple ”等。
②提取练习
a. 从全部类别中选择出一半,再从这些类别所组成的“类别名称一一样例”词对中各选择出一半用做线索提取,形式仍然是向被试呈现词对,但其中的样例单词只给出前而的两个字母,如“fruit-ap ”等。要求被试根据这些线索回忆出完整的样例单词。
b. 通过这项实验安排,所有学习材料可被分成三大类:
第一,做过提取练习的词对,记为Rp+;
第二,与Rp+属于相同类别但样例未做过提取练习的词对,记为Rp ;
第三,类别与样例都没有做过提取的词对,记为Nrp 。
③干扰阶段
相关材料(与所欲提取的项目属于同一类别的词对)会对所要提取的材料产生暂时的干扰。 ④回忆测验
给出全部类别名称,要求被试回忆出在学习阶段见到的所有样例单词。
2. 举例说明边界范式?
【答案】(1)边界范式是Rayner (1975)为研究阅读过程中,中央b 视觉区域外的信息线索对阅读的影响而设计的,可以很精确地考察阅读过程中注视点右侧获取信息的范围、类型(如音、形、义)和副中央凹处信息加工情况。
(2)边界范式的具体程序包括以下几步,如图所示:
图 以英语句子为材料的边界范式示意图
①在句子中确定一个目标单词所在的位置,如图中reading 。
②在目标位置的左侧设定一个边界位置,被试开始阅读句子时,一个预视单词(preview word)出现在目标位置,如图中feeding 。当被试眼跳经过这个看不见的边界位置时,目标位置上的单词
,如图中reading 替代feeding 。 发生了变化(即目标词替代了预视词)
③由于这种变化在被试眼跳的过程中发生的,因此被试一般不会意识到呈现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会对后继的加工产生影响。
与移动窗口范式相比,边界范式可以在副中央凹处对一个单词或一个汉字进行操控,如音、形、义等信息。
3. 简述自传体记忆的研究方法。
【答案】自传体记忆是关于一个人亲历事件的记忆,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自传体记忆测验(AMT )
自传体记忆测验是研究自传体记忆常用的方法,通常给被试呈现一个线索词,要求被试回忆由该线索词引起的被试的一些亲历事件。
自传体记忆测验的一般过程:在计算机屏幕逐个呈现一系列线索词并由实验者大声朗读。要求被试在30秒以内针对每个线索词报告一项亲历特殊事件,该事件应该有具体时间、地点并且历时少于1天。实验者记录被试的报告,同时也进行录音。
(2)按一定要求写下自己过去的经历
这种研究自传体记忆的方法是不给予线索词只是按一定要求写下自己过去的经历,然后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分析总结。Wang 和Conway (2004)使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文化对自传体记忆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记忆发生的时间以及性别对自传体记忆的影响。
4. 举例说明移动窗口范式和移动掩蔽范式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移动窗口范式
移动窗口范式(moving window paradigm)是在被试的注视点附近设定一个窗口,窗口内的课文内容是可视的,窗口外的内容用其它无关文字或符号代替。当读者阅读时,窗口会随着眼睛注视点而相应地移动,而先前注视的字(或词)则又被掩蔽。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定读者阅读时的知觉广度。图所示的是以13个英语字母为窗口大小时,连续两次注视的移动窗口范式示意图。
图 移动窗口范式(13个英语字母窗口)
(2)移动掩蔽范式
移动掩蔽范式(moving mask paradigm)是Rayner 和Bert era(1979)为了研究中央凹视觉区在阅读中的作用而开发出来的。读者当前注视点区域的文本被掩蔽,而正常的文本呈现在掩蔽区域外,并且视觉掩蔽与读者的眼睛注视点同步,所以读者在中央凹视觉区无法获得有用信息。图所示的是以6个英语字母为窗口大小时,连续两次移动掩蔽范式示意图。
图 移动掩蔽范式(7个英语字母窗口)
(3)两者区别和联系
①移动掩蔽范式正好与移动窗口范式相反。前者注视点附近的内容是可视的,窗口外的内容被掩蔽。后者注视点附近的内容是被掩蔽的,窗口外的内容可视。
②两者的联系是都运用窗口的形式将注视点区域和外部区域隔离开来,并且窗口都随着注视点运动。
5. 图A.B , C 是一项实验的三种可能结果。试根据图示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 每个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 因变量是什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