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西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说明决定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形状和位置的因素。

【答案】(1)决定长期平均成本形状的因素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也称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是指在长期,厂商在产量不断增加且规模不断扩大的调整过程中,将首先经历规模经济阶段,然后实现适度规模,最后进入规模不经济阶段。在规模经济阶段,长期平均成本不断减少,即LAC 曲线下降; 在实现适度规模时,长期平均成本降至最低,即LAC 曲线达到最低点; 在规模不经济阶段,长期平均成本不断增加,即从C 曲线上升。所以,长期生产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规律,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的形状呈U 形特征,即先下降,达到最低点之后再上升。

(2)决定长期平均成本位置的因素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指,在长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生产所依赖的外部条件得到改善,使得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则称为外在经济。相反,如果企业生产所依赖的外部条件恶化,使得企业的平均成本上升,则称为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的变化,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的位置。当外在经济发生时,LAC 曲线的位置下移:当外在不经济发生时,LAC 曲线的位置上移。如图所示。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的变化只影响LAC 曲线的位置高低,它们不会影响LAC 曲线的形状。因为LAC 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企业生产的内生技术特征,而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由企业生产的外部因素变化引起的。

2. 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

【答案】外部影响是指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产生的影响。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

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V P 、V S 和C P 、C S 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1)当存在外部经济时,即有

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但又有,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这一新的不等式。可见,尽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到: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

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但个人从理性角度不会采取该项行动。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2)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

两个不等式中可得到

最优水平。

因此,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前者生产不足,后者生产过多。

3. 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答案】劳动供给曲线是人们提供的劳动和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之间关系表现形式。劳动供给曲线先有正斜率,后为负斜率,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

,再假定,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

,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看,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

劳动供给曲线

(1)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可以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两者组成。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也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应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问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以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

(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率

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3)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成本相应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闲暇的成本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入效应,结果劳动供给数量减少。基于以上原因,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曲的形状。

4. 设某经济只a.b 两个市场。a 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函数为

场的需求和供给函数为

(1)当P b =1时,a 市场的局部均衡;

(2)当P a =1时,b 市场的局部均衡;

(3)(P a =1,P b =1)是否代表一般均衡?

(4)(P a =5, P b =3)是否是一般均衡价格?

(5)厂般均衡价格和一般均衡产量为多少?

【答案】(1)当时P b =1, a 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函数分别为b 市场实现局部均衡需满足以下条件:

解得:均衡价格P a =4.5。

将均衡价格P a =4.5代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可得均衡数量为Qa=5。

(2)当P a =1时,b 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 ab =20+Pa -P b =21-Pb 和Q sb =-5+4Pb 。

b 市场实现局部均衡需满足以下条件:

解得:均衡价格Ph=5.2。

将均衡价格P=5.2代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可得均衡数量为Q b =15.8。

(3)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因此,判断经济是否实现了一般均衡,需要看a 、b 两个市场是否同时实现了均衡。因此,需满足以下条件:

解得:均衡价格

因此,可以判断出来,

和。 都不代表一般均衡价格。将均衡价

和。。试确定: ,b 市分别代入a 市场和b 市场的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

可得均衡数量分别为

二、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