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4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一)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①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a.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b. 反抗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和禁止鸦片走私,并与外国侵略势力勇敢作战。
c.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瓦解了封建思想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旧时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历时14年,转战18省
a. 《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渴望。
b.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试图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努力。
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日后反帝反封建的启迪和鼓舞
a. 在19世纪中叶的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道,有力地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b. 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示和激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赞扬和宣传太平天国的斗争精神,决心武力反清。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的一而,导致享乐主义、腐败、分裂甚至自相残杀。
b. 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第一,没有科学彻底的革命理论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希望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以平均分配的关系,达到大同世界的幻想,把整个社会改造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空想; 《资政新篇》提出按资本主义模式发展国家,但是脱离了领袖们的阶级实际,也缺乏实现的土壤和环境,不可能由农民阶级变成现实。
第二,没有正确的革命政策方针。农民阶级无法抵御封建思想的侵蚀,革命政权日益封建化,等
级、特权观念日益膨胀,内部的宗派争端造成了太平天国的严重内耗,导致了严重的军事政治和思想危机; 未能联合其他农民起义力量; 在夺取天京后,忙于建设政权和贪图享受,未能抓住时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第三,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会等宗教迷信的危害。拜上帝教虽然在初期起到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作用,但是它从根本上说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的思想和风俗习惯相抵触,随着形势的发展,不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且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领袖的实践活动与他们的理论相悖而行,导致革命队伍的思想混乱和人心涣散。
c. 未能明确地反对封建主义
一是经济上,早期坚决镇压、打击地主官僚,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而后期则“照旧交粮纳税”,变相地承认了地主的合法地位。
二是政治上,任人唯亲,王权与神权结合,逐渐封建等级制度化。
三是文化上,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先是全部笼统地加以排斥,后来则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下来。
d. 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
虽然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禁止鸦片走私,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和人民群众区分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
②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十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虽然具有强大的力量,但是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答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因为:
(1)从历史上来说,封建制度已经腐朽不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说明了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中国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可能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还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
(2)从人民来说,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让人民饱受压迫和剥削的痛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没有完全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没有实现民族的独立,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建立了人民统一抗战的战线,坚持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在人民的极大支持下,中国不仅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得到了人民的极大拥护和支持,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是中国人民的正确的选择,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民的选
择。
3.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案】(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近代中国的基本特征:
①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来分裂中国,使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在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4.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答案】(1)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命运
①三种政治力量。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a.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