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之传媒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之传媒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之传媒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9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之传媒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14
一、简答题
1. 媒介如何进行资本运营,其意义和作用主要有哪些?
【答案】(1)媒介资本运营的定义媒介资本包括媒介设备、人员等有形资产,也包括品牌、栏目、刊号等无形资产。传媒资本运营,就是将传媒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业有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传媒所经营的其他产业部分,都视为有经营价值的资本,通过价值成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和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传媒资源配置,扩张传媒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媒介资本运营从广义上讲包括媒介产品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和无形资本运营。狭义上是指金融资本运营。媒介产品资本运营一般通过媒介产品的制作和销售获取利润。
媒介资本运营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媒介资产重组是其核心内容。重组是指对一定被重组的媒介实体范围内的生产力诸要素进行分拆、整合及优化组合的活动或过程,它包括购并、直接上市、买壳或借壳上市、分拆上市等具体方式。不过,以上各种方式并不是媒介资本运营的全部方式,其划分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实际操作中都是各种金融手段、金融创新工具混合使用、互相渗透。
(2)媒介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
①媒体资本购并。购并即收购兼并,资本购并是媒介实体间的产权交易行为。一般来讲,购并有合并(收购与兼并)、认购股权和收购资产廿种方式。目前媒介使用较多的是收购资产这种方式,也就是通过收购目标实体资产的方式取得对目标实体的控制权和资产的使用权。
②媒体直接上市。直接上市是指媒介实体从公开发行股票开始,到直接在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不必与其他实体发生股权交易。例如,1998年,湖南电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5000万A 股,成为国内第一家直接从事传媒服务业的公司。
③间接上市。间接上市是指买壳和借壳上市,这是一种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途径。媒体通过间接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然后将其发行、广告、印刷、包装等边缘性业务注入上市公司,获得持续融资的能力。
④分拆上市。媒介实体的分拆上市是指已经在主板上市的媒介实体将其现有的资产分拆,或对其以风险投资形势控股的实体进行改造,实现其在即将开设的二板市场上市的资本运作方式。主板上市公司的分拆上市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常用的一种资本运营方式,属于企业资本收缩范畴,是吸收合并的逆操作。
⑤与上市公司合作。媒体与上市公司合作,设立合作企业。通常是上市公司出资金,与其合作的媒体出资源。这样,上市公司可获得稳定的高额回报,媒体可获得发展急需的资金。这种方式是目前媒体进入证券市场最为快捷、最为方便的方式,同时一也是广为采用的方式。比如湖南
投资、东方明珠、央视股份、等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
⑥媒介无形资本的运作。媒介无形资本指由特定媒介实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媒介实体的经营能持续发挥作用,而且能在一定时期内为其所有者创造经济效益的资产,包括媒体品牌、版面、时段、栏目、销售网络、节目知识产权、商标权等。媒介无形资产一方面可以用来作为筹措资金的利润吸引力和号召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中间机构的评估,炒作其商业价值,扩大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此外,还可以以无形资产为核心作为资本参股、合资等方式来扩张媒体规模,进行保值、增值。
(3)媒介资本运营的意义和作用
无论是从经济、市场还是技术发展的角度讲,现有的中国媒介务必进行重新整合和扩张,只有借助资本市场的兼并、重组来推进,通过购并等多种方式打造大型媒介集团,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才能凸现自身优势。尽管资本可能是柄双刃剑,既能推动媒体产业发展,也可能导致产业加速衰落,尽管媒体与资本的互相进入中有成也有败,但只要规范操作行为、有效控制风险,及时实施监督,就能获得双赢局面。
①传媒资本运营是盘活传媒资产的重要手段。a. 通过资本运营(发起设立、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能够将传媒集团创造利润的主营业务同非主营业务的资产有效结合起来,盘活不良资产,从整体上提升集团资产的运作效率。b. 通过资本运营(股票上市、溢价发行)等方式,不但能够募集大量资金,而且还可以使集团的资产能够迅速增值。c 通过资本运营(无形资产证券化),可以把传媒集团重要的无形资产变成有形的资源,使传媒集团的这个“金字招牌”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②资本运营将推动传媒的体制和机制的转变。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经验证明,通过资本运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建立新的体制平台的有效手段。传媒资本运营不仅能够解决传媒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还能够实现传媒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促使传媒转变体制、机制。在这个新的体制平台上,建立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形成更加有利于传媒发展的运行机制和企业文化。
③传媒资本运营为我国传媒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中国传媒企业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加上传媒资本的国际化,有利于中国传媒企业走出国内,迈向国际市场。当前,我国传媒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综合实力还远不及世界强国,我国传媒业在世界舞台上发出的话语仍然微弱,扮演的角色依然弱小。而资本运作有利于打造大型传媒集团,增强传媒企业增强实力,推动中国传媒产业的国际化。
2. 试结合中国传媒业发展历史谈谈供求规律是如何影响传媒业资源配置的。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业的发展迎来了大繁荣和大变革。传媒产业变革的发生既受到行政政策的影响,又受到市场供求规律的影响。在供求规律的影响下,传媒业的发展经历了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供过于求三个阶段。媒介资源的配置也由报刊转向电视台,目前正向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转移。
(1)供求关系的三个阶段
①供不应求的阶段。我国传媒市场供不应求的阶段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到90年代中期。刚刚经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各类新闻、商业和生活资讯,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各种社会矛盾的发生迫切需要新闻媒体发挥监督作用。此时公众对信息的需求量很高,但是媒体的数量和信息产量却极为匾乏。在高需求量的拉动下,大量媒体营运而生,中国传媒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②供求平衡的阶段。供求平衡的阶段出现在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随着报纸、刊物电视台、广播数量的增加,媒体提供的信息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媒产品的质量提高,增加了受众的福利。在供求平衡的背景下,中国传媒市场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迎来了大发展和大繁荣。
③供过于求的阶段。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传媒的数量增加,信息供应量也不断上升。而报纸、电视仍然持续发展,导致信息供应量供过于求。各类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媒介市场正在经历优胜劣汰。传统媒体逐渐衰落,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则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新的数字技术已经使传媒业的利益分配发生了变化。
(2)资源在不同媒体间的配置
①报刊主导媒介资源。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中国报纸、期刊的数量不断增加,读者规模不断扩大,发行量持续走高,而电视台的发展初露端倪,仍然不成气候。报纸成为当时的主流媒体,成为传媒优势人才的聚集领域,资金、技术和广告资源也不断流向报业。
②电视台主导媒介资源。9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电视产业蓬勃发展,迎来了最好的发展阶段。电视作为声、像媒介,相比报刊具体生动、活泼、形象的优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的普及率不断上升,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的发展使媒介资源由报纸流向电视台。电视行业称为人才中心、资本中心,电视台的广告份额超越报纸,成为媒介的领头羊。
③新媒体主导媒介资源。近年来,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的用户规模不断上升,而传统媒体的读者和观众正在流失。广告主也日益看好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纷纷将资金投放到新媒体平台。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优秀人才和资金也流向了互联网。互联网成为优势资源的聚集中心。
3. 什么是网络经济性? 它对媒介产业运作有何意义?
【答案】(1)网络经济性的含义
网络外部经济性也称“网络效应”,是指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产品,某个用户从消费某一产品中得到的效用,随着消费该产品的其他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即某一个用户使用产品的效用依赖于其他所有用户的数量。市场均衡无法反映出这部分外溢效应,因此称为网络外部性。
广义来讲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匕跃性发展。
(2)网络产品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的特征
①巨额沉没成本和低边际成本成为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