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大学人文学院809汉语与文献之古代汉语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1. 求,无乃尔是过与?

【答案】过:责备。

2.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答案】或:代词,有人。

3. 辭曰:“責車收,以何市而反? ”

【答案】(1)责:债务,债款。“债”古字,后写作债。

(2)市:买。

4. 使人属孟尝君 .

【答案】嘱托。后来写作“嘱”

5. 诛三父等而夷三族。(《史记·秦本纪》)

【答案】夷:诛杀,消灭。

6. 願無伐善,無施勞。

【答案】伐:夸耀。

7.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

【答案】爱:吝音;吝惜。

8.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答案】(1)为:研究。之:到,往。

(2)翻译:有个研究农家学说,叫许行的人,从楚国到滕国去。

9.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

【答案】衣()褐:穿粗毛编织的衣服。

10.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

【答案】(1)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2)再:第二次。

二、名词解释

11.连及

【答案】连及是指一种特殊的表意修辞手法,即说甲事物的特征时顺带将乙事物也连及入内。它是古人在行文时为凑个音节而在一词的前面或后面连上一个与其意义相类或相反的词的表达习惯,又称“连文”、“连言”、“连语”、“连类而及”,连类而及之辞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并无实际意义,所以由连类而及造成的复音词都是偏义复词。

12.尔雅

【答案】《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它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话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13.拗救

【答案】拗救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为解决不合格律问题的一种方法。中国的古代的近体诗诗律

,但注中平仄都有严格要求。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称“救平”

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律诗的拗救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①仄平脚句型的孤平自救,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

,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②仄仄脚句型的相邻“仄平平仄平”

,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仄拗救,即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平平仄平仄”

,可以改仄平平仄平仄”; ③平仄脚句型的对句拗救,即五言的双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的双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平为“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三、分析题

14.寫出加下划线的字對應的今字或正字。

(1)趟盾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2)使有司寬政毀關去禁薄斂已責

(3)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4)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5)乃使人興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

【答案】(1)“竟”一一“境”,边境。

(2)“责”一一“债”,债务。

(3)“辟”一一“僻”,僻邪。

(4)“属”一一“嘱”,告诉。

(5)“谕”一一“喻”,告知,使明白。

15.阅读下列这段古文,解释下加横线的虚词的用法。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答案】(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于”用来引进处所,略等于现代的“在”“到”“从”“对于”“在……方面”等意义。

(2)生庄公及共叔段:连词“及”,用来连接名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与”。

(3)故名曰寤生:连词“故”,用来连接因果复句中的结果分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所以”。

(4)遂恶之:

①连词“遂”,用来连接因果复句中的结果分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因此”。

②人称代词“之”指代郑庄公。

(5)亟请于武公:副词“亟”,修饰动词“请”,表示“屡次”。

(6)公弗许:副词“弗”,修饰动词“许”,译为“不”。

(7)公曰:“制,岩邑也:语气词“也”,在句末表示判断。

(8)虢叔死焉,“焉”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此”的功能,可译为“在那里”。

(9)谓之京城大叔:人称代词“之”,代指“共叔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