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927环境化学(专)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壤胶体的双电层
【答案】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是指土壤胶体微粒内部的微粒核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形成一个正离子层,这两层的合称。任何两个不同的物相接触都会在两相间产生电势,这是因电荷分离引起的。两相各有过剩的电荷,电量相等,正负号相反,相与吸引,形成双电层。
2. 生物富集因子/生物浓缩因子
【答案】生物富集因子又称生物浓缩系数,是指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与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之比,
即式中,BCF 为生物浓缩系数
;为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
;为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
3. 谷胱甘肽结合
【答案】谷胱甘肽结合是指在相应转移酶催化下谷胱甘肽中的半胱氨酸及乙酰辅酶A 的乙酰基,将以N-乙酰半胱氨酸基形式加到有机卤化物(氟除外)、环氧化合物、强酸酯、芳香烃、烯等亲电化合物的碳原子上,形成巯基尿酸结合物。谷胱甘肽结合,有力地解除了对机体有害亲电化合物的毒性。
4. 优先污染物【答案】优先污染物是指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优先污染物的特征是:
和检测。具有较大生产量(或排放量),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毒性经济技术条件可行,可进行控制效应强,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现实危害或潜在危险;
二、简答题
5. 简述土壤阳离子交换。
【答案】(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定义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
以(
(2
)土壤阳离子交换特点
不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不同。不同种类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的顺序为:
土壤质地越细,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
土壤胶体中
著降低
;
因为胶体表面
基团的解离受的影响,
所以下降,土壤负电荷减少,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反之交换量增大
;
阳离子交换一土壤保持养分和防止养分超越根过滤的能力
;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离子,
如
高的土壤肥力水平
;
溶液中阳离子可以和任何带负电荷的物质(如黏土和有机物)表面的其他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交换得越多,土壤可能有一个更值越大,其阳离子交换量越大,
当小于2, 阳离子交换量显)表示。
6. 简述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途径。
【答案】土壤的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对汞的强烈吸附作用,汞进入土壤后
,
迅速吸附或固定,因此汞容易在表层积累。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途径如下:
(1)汞的氧化还原;
(2)土壤中胶体对汞的吸附;
(3)配位体对汞的配合一螯合作用;
(4)微生物对汞的甲基化。以上能被土壤
7. 简述DDT 的主要特性和在环境中迀移、转化与归趋的主要途径。【答案】(1)DDT 的主要特征
①热稳定性高,挥发性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和脂肪;
②在植物叶片中积累大,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③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在土壤中移动难;
④可发生生物降解,可分为还原氧化和脱氯化氢,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光解和光降解。
(2)DDT 迁移、转化、归趋主要途径
主要反应是脱去氯化氢生成DDE 。DDE 对昆虫和高等动物的毒性较低,几乎不为生物和环境所降解,因而DDE 是贮存在组织中的主要残留物。在生物系统中DDT 也可被还原脱氯而生成
三、论述题
8. 阐述原位生物修复与异位生物修复的特点。
【答案】按照修复实施的场址的不同,可以将微生物修复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
(1)原位生物修复的特点
原位生物修复在污染的原地点进行,不挖出或抽取需要修复的土壤及地下水,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利用生物通气、生物冲淋等一些方式进行。
(2)异位生物修复的特点
异位生物修复需要挖掘土壤或抽取地下水,将污染物移动到邻近地点或反应器内进行。很显然这种处理更好控制,结果容易预料,技术难度较低,但投资成本较大。例如可以通气土壤堆、泥浆反应器等形式处理。反应器型生物修复是指处理在反应器内进行的修复(主要在泥浆或水相中)。反应器使细菌和污染物充分接触,并确保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供应。
9. 阐述绿色工程的12条原理。
【答案】绿色工程着眼于如何通过科学技术达到提高可持续能力的目的。绿色工程也有12条原理,这些原理给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供了一个以人类健康和环境友好为目标,参与设计新材料、产品、生产过程和系统可遵循的框架。基于这12条原理进行设计实际上已考虑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而非仅限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基线要求。
绿色工程的12条原理如下:
(1)设计者要努力奋斗以保证所有物质材料的输入和输出尽可能都是本质上无害的;
(2)预防产生废弃物比其生成后再去处理或清除更好;
(3)设计分离和纯化操作时要尽量减少能耗和材料的使用:
(4)设计产品、过程和系统要尽量增大物质、能源、空间和时间的效率;
(5)产品、过程和系统应是“牵引产生的”,而不是靠“多投入”能量和材料;
(6)在制定设计有关再循环、回用或效益计划等方面的选择时,须将埋置熵和复杂性看成投资;
(7)指标的耐久性,不是永远性,应是一个设计目标;
(8)关于不必要的性能或生产力解决的设计;
(9)在多组分产品中应尽量减少材料的多样性,以利于拆卸和保值;
(10)产品、过程和系统的设计,必须包括可利用能源和物流的一体化和相互连接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