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927环境化学(专)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半数有效剂量(浓度)
【答案】半数有效剂量(浓度)是指毒物引起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浓度)。数值越小,受试物质的毒性越高,反之,则毒性越低。半数有效剂量或半数有效浓度,若以死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
则称为半数致死剂量
或半数致死浓度
2. 土壤酸度
【答案】
土壤的酸度是指土壤中
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
和的浓度,可以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两大类。土壤的活表示。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性酸度又称有效酸度,是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
通常用
3. 可吸入颗粒物【答案】可吸入颗粒物又称可吸入粒子,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可吸入粒子的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与能源需求和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现在已成为大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4. 吸附等温线
【答案】吸附等温线是指在固定的温度条件下,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G )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 )之间的关系曲线^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类,即Henry 型,Freundlich 型和Langmuir 型。
二、简答题
5. 以铅为例分析重金属在水环境中迀移转化途径。【答案】铅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途径如下:
(1)含铅的稀释、扩散;
(2)水体中胶体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主要包括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
;
(3)氧化一还原转化;
(4)溶解和沉淀反应
;
(
5)配合反应
,
包括无机配体和有机配体
;
(6)生物甲基化作用
;
(7)生物富集作用。
6.
什么是急性毒性?表达急性毒性的指数是什么?发生降解时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1)急性毒性的定义
急性毒性是指一种时间较短的快速严重的反应。急性中毒干扰必需的生理过程,导致各种症状,甚至死亡。
(2)表达急性毒性的指数
急性毒作用一般以半数有效剂量或半数有效浓度来表示。和
或
和是和分别是数值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越小,受试物质的毒性越高,反之,则毒性越低。急性毒作用也可用半数致死剂量
(3)发生降解时的条件
存在适当发生条件时;
当适当的代谢活性表达时;
当污染物、营养素和生物之间有接触时;
当毒性和优先利用没有产生时。或半数致死浓度来表示,以死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根据半数致死剂量,一般分为4或5级。
7. 植物耐受重金属毒害的机制。
【答案】植物耐受金属毒害的机制是:
(1)植物耐金属毒害的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细胞壁钝化、跨膜运输减少、主动外排、区域化分布、螯合、合成逆境蛋白、产生乙烯等。
(2)其中最主要、最普遍的机制是通过诱导金属配体的合成,形成金属配体复合物,并在器官、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呈区域化分布。植物体内存在多种金属配体,主要包括有机酸(草酸、
组氨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氨基酸、植物螯合肽(
富半胱氨酸的寡肽)和植物金属硫蛋白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非蛋白形态的
(3)金属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结合后,细胞内的金属即以非活性态存在,或形成金属配位复合体转运到叶泡中,降低原生质体中游离态金属的浓度,它们参与植物对金属的吸收、运输、积累和解毒过程。
三、论述题
8. 请描述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答案】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
(1)酸雨
酸雨是指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后者是指在不降雨的H 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
(2)臭氧空洞
臭氧空洞实施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导致臭氧减少,造成臭氧层缺失。
(3)温室效应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此为“温室效应”。
(4)淡水缺乏地球上大部分水都为咸水,能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水资源的2.7%。
(5)生态恶化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方式,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平衡机制,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6)资源短缺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资源被开发应用,但资源是有限的,盲目开发造成了资源短缺。
(7)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
9. 试阐述几种无毒无害的反应介质。
【答案】无毒无害的反应介质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