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李鸿章(1823─1903),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年间进士。1858年入曾国潘幕,襄办营务。1861年,奉曾国蕃之命编练淮军,1862年率淮军赴上海镇压太平军,他与戈登联合对太平军发动反扑,先后攻陷上海附近的太仓、昆山、吴江及苏州、常州等地。1865年暑两江总督,后率淮军赴河南等地镇压捻军。1870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873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次年调文华殿大学士,成为清政府内政外交最重要的决策人之一。《清史稿》称他:“中外系望,声出政府上,政府亦倚以为重。其所经画,皆防海交邻大计。”牵鸿章一生的政绩与中国社会近代化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企求从军事与物质建设中替国家谋求富强独立,在近三十年间克服各种阻力,积极推行洋务新政,先后创立了中国近代工业,推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步伐。李鸿章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思想家、改革家,更是一个忍劳忍怨、身体力行的实践家、外交家,他的洋务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洋务实践对近代中国社会有著重大的影响。解放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史学界给李鸿章扣上“卖国贼”、“投降派”等帽子,口诛笔伐,全盘否定他的历史功绩,这是极不公正的。近几年,虽然史学界对李鸿章的洋备思想和洋务活动从许多侧西都有所探研,但是至今仍然缺乏对李鸿章的洋务思想,乃其实践作全面的、系统的论述,作者不揣浅陋,拟从应变方针、推近军队近代化、创办工业一。改革科举制度和外交政策等方面对李鸿章的洋务,思想及其洋务活动进行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力图对李鸿章的功过作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不妥之外,敬请批评指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