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因地制宜开发研究型课程及课程资源─关于商洛地区研究型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关键词:研究型课程,课程资源,教学设计

  摘要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1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新课程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在“无大纲、无教材、无现成模式”可参照,可套用的课程实施,对习惯于执行国家统一教材、大纲、教学计划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我商洛地区,属典型贫困地区,资源条件较差,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加之大多教师对研究型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实践的范例,因此,在贫困地区研究型课程实施进展不大,本文就如何立足贫困地区资源实际,开发和利用研究型课程资源,实施研究型课程作详细的论述。   本文分以下五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得出了研究型课程产生的背景,同时指出了目前贫困地区研究型课程实施中存在主要问题,说明本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型课程的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毛泽东的实践论、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等找到了支持研究型课程的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探讨了研究型课程的实践模式、教学组织方式、课题选取的原则和方法及课程实施程序。   第四部分阐明了课程资源与课程开发的关系,论述了正确认识课程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如何立足当地实际,开发和利用本地课程资源,实施研究型课程的方式、 方法。   第五部分,先列举了我校实践探索中的两个研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案例,然后通过对研究型课程开设前后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得出了研究型课程的开设确实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人潜能的发挥的结论。   通过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贫困地区可供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型课程资源也很丰富,只要对当地课程资源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和方法,就能为开发研究型课程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理论是容易而且简短的,但是除了它所给予的满足以外没有别的结果。反之,实践是困难而且冗长的,但有极大的效用。”①因此,本文的研究并未停留在观念的更新上,而是在实践者的视野中考察理论并践行理论,并以十足的勇气投入研究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亲历了实践的困难与收获的欣喜,从而使我们的教研牢牢地扎根于现实生活,期望着它“根深叶茂"地生长,等待着满挂硕果的金色未来。   我们的研究型课程开发与实践仅是开端,更多、更艰巨的工作,正在等着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充满信心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