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670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课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洋径浜(Pidgin )与克里奥耳语(Creole )的区别有( )。

A. 克里奥耳语的特点是被作为母语来习得

B. 洋径浜是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

C. 洋径浜只有口头形式,用于与外国人打交道

D. 克里奥耳语可以升格为洋径浜

E 洋径浜可以升格为克里奥耳语

【答案】AC

【解析】“洋径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是出现在世界很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洋径浜”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径浜; 就变成了混合语,又称为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语内部形成了完整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不仅有口头形式,而且有书面形式。因此AC 两项是洋径浜和克里奥尔语的区别所在。洋径浜和克里奥尔语是语言接触两种特殊的形式,

B 项为两者的共同共同点;

D 项表述错误:

E 项为二者的联系并非区别。

所以正确答案为AC 两项。

2. 一种方言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时,决定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下面方言中,主要是由于文化原因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的是( )。

A. 多斯岗方言

B. 汉语北方方言

C. 伦敦方言

D. 东京方言

【答案】A

【解析】A 项,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由于文化的原因;

BD 两项,汉语_比方方言和东京方言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政治的原因;

C 项,伦敦方言成为英吉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于经济的原因。

3. 下列普通话词中属于借词的是( )

A. 足球

B. 电话

C. 罗汉

D. 蜜月

【答案】C 。

【解析】借词也称为外来词,是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ABD 三项都属于意译词,即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构成新词,这不属于借词。C 项“罗汉”是汉代以后从印度借入的佛教用词。

二、名词解释

4. 舌尖音

【答案】舌尖音指舌尖顶住或者接近门齿、齿龈、硬腭而发出的辅音,包括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舌尖前音有z 、c 、s ,舌尖中音有d 、t 、n 、l ,舌尖后音有zh 、ch 、sh 、r 。

5. 亲属语言

【答案】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处于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下的,且使用者人同为不同语言的几种独立的语言。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称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6. 语音的自然属性

【答案】语音的自然属性是指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空气粒子的振动。包括:

①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具有生理属性;

②语音也是一种声音,发出后在介质中传播,具有物理属性;

③语音能为人感知、理解,具有心理属性。

7. 联想意义

【答案】联想意义是指一个词除了它的基本意义以外所具有的附加涵义。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象征功能等。

(1)词的感情色彩等其他意义是附着在词的概念意义上的。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感情色彩。

(2)语体色彩是应言语交际有多方面不同的“得体”需求而产生的,如口语体和书面语体,

前者适用于朋友之间等随意的、面对面的私人交际的场合; 后者适用于教育、学术、宗教等领域和国与国之间、上下级政府或机构之间等严肃、正式的非私人性交际场合。

(3)词的象征意义常和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相关,比如“喜鹊”在捷克语中叫strake ,基本概念和指称与汉语的“喜鹊”是相同的,但在捷克语中却是小偷小摸的象征,与在汉语中喜庆的象征意义大不相同。

8. 词义的模糊性

【答案】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的特征。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

例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绝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三、简答题

9. 请分析汉语上声连读时的音变特征和语气词“啊”的音变特征,并进一步说明它们属于语流音变中的什么类型?

【答案】(1)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单念时调值是214,在语流的末尾时调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或21。

①两个上声紧相连,前一个调值从214变成35。这种语音变化属于逆行异化。

214+214-35+214:水果 了解 领导

要注意,在原为上声现改读为轻声的字音前头,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

a.214+轻声一35+轻声:捧起 等等 讲讲 想起

b.214+轻声一21+轻声。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表示亲属称谓上声字重叠时:姐姐、奶奶; 二是上声+“子”,除了“法子”之外:嫂子、毯子; 三是一批口语词:耳朵、宝宝。

②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上声的变调视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而定。可分两种:

a. 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二个音节后,则前两个音节都变成35。

(214+214)+214-35+35|+214:展览馆 手写体 洗脸水

b. 后两个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一个音节后,则前两音节有21+35的变化:

214+(214+214)-21+35+214:纸老虎 有理想 很勇敢

③如果连着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要根据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紧密度划分出语义停顿来,由语义停顿确定出音节段,再根据上述规律进行变调。如“理想|美好”划分两段,念成35+21+35+214,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