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666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对定性分析可靠性的检验表现为( )。
A. 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与客观性
B. 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以及主观与客观的实际
C. 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客观性
D. 分析结果的信度、客观性
【答案】A
【解析】定性分析的可靠性主要表现为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与客观性。三者中首先是客观性。教育研究中由于研究者本人的参与,搜集资料又不易客观,因此进行定性分析时要保证客观性是很难的,但它又非常重要,没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就不会有好的效度和信度。
2. 同其他文献相比,二次文献具有( )。
A. 原始性
B. 客观报导性
C. 主观综合性
D. 客观系统性
【答案】B
【解析】二次文献具有客观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
3. 下面关于研究成果的逻辑证明的表述恰当的是( )。
A. 教育研究成果在没有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并加以逻辑证明前,不应急于推广。
B. 教育研究成果在没有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推广。
C. 教育研究成果进行了扎实的理论研究之后可以直接用于推广。
D. 通过理论研究,使研究者对新理论的信息有了大概的掌握,可以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
【答案】A
【解析】教育研究成果在没有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并加以逻辑证明前,不应急于推广。也正是通过理论研究,使研究者对新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自觉深入的具体研究和准确把握,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
4. 学术论文一般包括( )。
A. 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与讨论、注释与参考文献等部分
B. 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
C. 题目、前言、方法、结果及讨论等部分
D. 题目、前言、正文、结论及附录等部分
【答案】A
【解析】无论哪一类学术论文,形式规格基本上要遵循“绪论一本论结论的逻辑顺序。规范性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六个主要部分: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与讨论、注释与参考文献等部分。
5. 合理的科研群体层次结构应全面考虑以下几方面,除了( )。
A. 专业结构
B. 智能结构
C. 年龄结构
D. 体能结构
【答案】D
【解析】合理的科研群体层次结构应全面考虑以下几方面:①专业结构。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多学科的参与,需要有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脑科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等各领域的专门人才;②智能结构;③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经验,要尽可能老、中、青结合。
6.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要求( )。
A. 客观性、可测性、简易可行性
B. 有效性、可测性、简易可行性
C. 客观性、可测性、通俗易懂
D. 主观性、客观性、可测性、简易可行性
【答案】A
【解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要求:①客观性。指标体系必须反映目标总体,与目标一致;②可测性。也称有效性,指确定的每个指标都是可以进行实际测量或观察的,同一层次的指标,不应相互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是相互独立的;③简易可行。指标体系不宜庞杂,要在确保指标体系科学完整的前提下力求简化指标体系,剔除信息量少、区分度和效度不高、操作困难的指标,不断改善指标体系的品质。
7. 下面关于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种是按照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进行划分。
A. 学科性的典型调查,反馈性的普遍调查和预测性的抽样调查
B. 典型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专家调查(也叫德尔菲法)
C. 调查表法、问卷法和访谈法,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调查的测验方法,总结经验法
D. 学校调查、社会调查及公意调查的一般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因果比较研究、相关研究的
宿因调查研究:儿童发展研究、趋势研究的发展调查研究。
【答案】B
【解析】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分为典型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专家调查(也叫德尔菲法)。
8. 题录、书目、索引、题要和文摘等属于( )。
A. —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答案】B
【解析】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9. 实验研究的重点放在( )。
A. 变量之间的关系
B. 阐明教育理论
C. 解释教育现象
D. 阐明教育事实
【答案】A
【解析】在实验研究中,重点应该注重变量之间的关系。
10.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中两个有机联系的过程包括( )。
A. 调查和研究
B. 访谈和研究
C. 调查和探索
D. 访谈和探索
【答案】A
【解析】调查研究,含有两个有机联系的过程:①调查,是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材料;②研究,是对所搜集得来的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和理论分析。
11.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 )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
A. 朴素唯物论
B. 辩证唯物论
C. 辩证唯心论
D. 经验论
【答案】A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