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822食品化学与食品微生物学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批培养。

【答案】分批培养是指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的培养方法。

2. 杆状病毒。

【答案】杆状病毒是一种能在昆虫中广泛寄生的病毒,病毒呈杆状,大

外有被膜,含8%〜15%环状dsDNA 。它们可以作为真核生物基因工程的

载体。

3. 滴度(效价)。

【答案】滴度(效价)是指抗血清或抗体能产生可观察到的标准免疫反应时的稀释度。

4. 抗病毒血清。

【答案】抗病毒血清是一类用病毒作抗原去免疫动物后,取其含有抗体的血清制成的精制治疗用生物制品。

5. 异型乳酸发酵的双歧杆菌途径。

【答案】双歧杆菌异型乳酸发酵途径是通过HMP 发酵的新途径,其特点是2分子的葡萄糖可产生3分子乙酸、2分子乳酸和5分子A TP 。

6. 溶源现象

【答案】溶源现象是指温和噬菌体DNA 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噬菌体产生,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

7. 辅助病毒。

【答案】辅助病毒是被拟病毒寄生的真病毒,拟病毒的复制必须依赖于辅助病毒。

8. 再次免疫应答。

【答案】再次免疫应答是在抗体下降期再次注射同种抗原进行免疫,则发现这次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滴度会大幅度上升,且维持期延长的现象。

9. 曲。

【答案】曲是指一类由麸皮等疏松的固态养料经接种和发酵而成的活菌制剂,有利于通气散热和微生物的生长。

10.多肽疫苗。

【答案】多肽疫苗,又称化学合成疫苗,是一类用人工的高免疫原性多肽片段制成的疫苗,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多肽疫苗等。

二、判断题

11.在群体生长的细菌数量增加一倍所需时间为代时。( )

【答案】错

【解析】代时指,个体生长中,每个微生物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群体生长中微生物数量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是倍增时间。

12.在真菌中,有的细胞中找不到细胞核,菌丝尖端细胞就是一例。( )

【答案】对

13.所有的培养基都是选择性培养基。( )

【答案】对

14.蓝细菌的链丝段具有繁殖功能。( )

【答案】对

15.微生物间进行基因重组的必要条件是细胞间接触。( )

【答案】错

16.利用噬菌斑的形态和特点,可进行噬菌体的鉴定、分离和计数。( )

【答案】对

17.伞菌的担子是一个细胞,而木耳的担子由三个横隔分成四个细胞。( )

【答案】对

18.各种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均会形成一个伴孢晶体。( )

【答案】错

【解析】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芽孢旁伴生的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9.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量。( )

【答案】对

20.某些厌氧梭菌利用氨基酸进行发酵产能,这就称Stickland 反应。( )

【答案】对

21.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因其是活细胞内寄生物,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故属于难养菌。( )

【答案】错

【解析】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称为难养菌,例如类支原体,类立克次氏体和少数寄生真菌等,而病毒不属于难养菌。

22.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碳源就是它的能源。( )

【答案】对

三、简答题

23.什么是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答案】(1)烈性噬菌体是指凡侵入细胞后,立即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并导致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2)烈性裂解性生活史叙述如下。

①吸附:当噬菌体与其相应的特异宿主在水环境中发生偶然碰撞后,尾丝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点接触,触发颈须把卷紧的尾丝散开,随即附着在受体上。

②侵入:吸附后尾丝收缩,尾鞘中的蛋白质亚基发生构象变化,长度减少了一半,由此把尾管推出并插入细胞壁和膜中,噬菌体核酸通过尾管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则留在胞外。

③増殖: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后,操纵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大量合成噬菌体各部分“组件”以及复制噬菌体核酸。

④成熟:把已合成的各种部件进行自我装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粒子。

⑤裂解:病毒粒子成熟后,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从而完成子代噬菌体的释放。

24.什么是双名法和三名法?什么时候用双名法和三名法?

【答案】(1)双名法的定义:

双名法是指一个物种的学名前面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组成,属名的词首须大写,种名加词的字首须小写。

(2)三名法的定义:

三名法是以种为中心用二名法对群的命名不能完全表达时所采用的命名方式。由属名+种本名+亚种本名三部分所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