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哲学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认识你自己

【答案】“认识你自己”是德尔菲神庙的铭句,后被苏格拉底用来号召人们“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不研究这些人事问题而猜测天上的事物是不务正业,所以他要求人们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苏格拉底把人看作是理性的思维主体,“认识你自己”要求人们去发现人的共同的和普遍的本质。

2. 自明知识

【答案】自明知识是指必然的知识,由抽象认识构成。奥康认为命题分真假,而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有两种方法:①只通过分析词项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判断它们组成命题的真假,称之为抽象认识; ②要比较事实和词项之间的关系方能知道命题的真假,称之为直观认识。奥康认为自明知识由抽象认识构成的,与命题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结论可以从前提中必然推导出来,是必然的知识。

3. 奥康的剃刀

【答案】奥康的剃刀是指理论构造中的一条方法论原则,在形而上学论战中被广泛应用。奥康认为,“用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能够做的事情,是无意义的。”意即人们不应当设定比合适的哲学解释所必需的实体更多的实体。因此,在其他情况都相同的条件下,人们在面对具有同等解释力的两个或多个理论中,应选择使用了最少的假定与解释原则的那个理论。

4. 先天综合判断

【答案】“先天综合判断”是康德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其来源是体漠关于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的区分。这一概念是为了解决经验知识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问题而提出的,是对唯理论和经验论两种知识论的综合。一切认识都基于判断,康德把判断分为三种类型:先天分析判断、后天综合判断和先天综合判断,而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既能扩展我们的知识又具有普遍必然性,它才是可靠的科学知识的根据。先天综合判断又可分为数学命题、自然科学的命题、形而上学的命题三类。为了把形而上学改造为未来的科学的形而上学,因此也必须先天综合判断作为基础,它将为人类的知识和一切理性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5. 莱布尼茨的单子

【答案】莱布尼茨的单子是指实在的终极要素,它是简单的,不可分割且互不影响的,也是自足的,是自然界的真正原子,没有部分、广延或形状。莱布尼茨将单子等同于知觉和欲望,根

据单子的知觉内容将单子分为三个等级:①只有知觉和欲望的基本性质,没有自我意识; ②动物的灵魂,它具有比较明晰的知觉,并有记忆相伴随; ③完全有自我意识的精神或“理性的心灵”。在任何单子的知觉状态内,都表现该单子与其他单子的关系。虽然它们的每一个都是自身封闭的,它们之间却有上帝预先确定的完全和谐的关系。

6. 自然说

【答案】自然说是指人应按照自己本性决定自己命运,不应受外在法律和习俗的约束的学说。“自然”源于自然哲学中的本原观念,指人类本性。智者认为国家的起源、人类社会的法律和习俗等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与人的本性并不一致。自然说认为传统的法律和落后的习俗都是约束人的本性的,人们应抛弃它们,按照自己本性去生活。关于人的本性,持自然说的智者们之间存在着分歧,有的认为是弱肉强食,有的认为是天生平等。

7. 笛卡尔的普遍数学

【答案】笛卡尔的“普遍数学”是指他认为数学方法是用以研究科学的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普遍数学是把数学最一般的特征运用到其他学科。数学的两个一般特征一一“度量”和“顺序”,当把它们运用于更大范围时,需要从哲学上加以界定,以获得更普遍的意义。数学的“度量”是指量与量之间的比较,而在数学以外的领域,我们可以把度量转化为不可量化的对象之间的同与异的比较。比如,哲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同质的、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尺度,但我们可以通过概念的比较,把握不同的对象在性质和程度上的相似和差异。

8. 爱智

【答案】爱智是指哲学。从语义上来说,在希腊语中,“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从哲学本身来说,所有的科学都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行,哲学是对这种规则的反思,也就是对其“思想前提”的追问。只有这种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追问自然万物的本原和根据的知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二、简答题

9. 笛卡尔的方法论原则。

【答案】笛卡尔从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总结出四条方法论原则,分别是:

(1)不要把任何事物看成是真的,除非对它已经认识清楚了。

(2)要用逐步分析的方法系统地解决问题。

(3)思考时,由简到繁。

(4)要彻底复查一切,做到确实无遗漏。

在四条规则中,作者指出了三种具体的方法:怀疑、分析、演绎和列举推理的方法。笛卡尔尤为主张普遍怀疑,认为一切都值得怀疑,只有怀疑者本身不可怀疑,从而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公式。这四条规则没有感觉经验的地位,都是理性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10.简述贝克莱对“物质”实体的批判。

【答案】贝克莱从他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出发,否定洛克设定“实体”概念的理由,不承认物质实体的存在,从而得出了“物质是虚无”的结论。贝克莱对物质实体的批判的起点是洛克关于物质实体的观点,洛克虽承认物质实体的存在,但他认为这一概念中有不确定的、假设的因素。贝克莱抓住了洛克观点中不彻底的成分,对洛克怀疑实体存在的理由进行夸大。贝克莱对物质实体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贝克莱对观念的批判

贝克莱和洛克都承认人类知识的对象是观念。洛克认为,感觉作为心灵的印记、摹本,至少必须反映外物的一部分性质,与外物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而贝克莱则说,观念只能与观念相似,而不能与别的东西相似。进而论证说,假设那些为观念所描绘或代表的原本或外物,本身可以被感知,则正说明了我的观念的胜利,如果它们小能被感知,那么我们说颜色与某种小可见的东西相似,硬和软与某种不可触知的东西相似,这种说法就是无意义的。当洛克谈及观念与外物之间的“相似”时,他不是在进行比较,而是提出假设。贝克莱指出了这一假设成分,在认识论中切断了观念与外物的联系。

(2)贝克莱对洛克两种性的质的观念的批判

①洛克区分了两种性的质的观念,认为第一性的质的观念与外物的性质相似。贝克莱则认为广延、形状和运动仅仅是些存在于心中的观念,一个观念只能与观念相似,不论是它们还是它们的原形,都不能存在于一个不能感知的实体之中。贝克莱还认为事物性质不可分割,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是同时被感知的对象。

②不但第二性的质是相对的,第一性的质也是相对的,事物的广延、大小、运动、数目和冷暖、软硬、明暗一样随感知者的状态而变化。

③贝克莱质问道,既然那些足以证明颜色和滋味只能在心中存在的论据,同样可以证明广延、形状和运动也只能在心中存在,有什么理由说第二性的质只能在心中存在,而第一性的质却在心外存在呢?

(3)贝克莱对洛克抽象概念的批判

①物质实体无自身存在的理由。

洛克承认物质实体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各种可感性质都必须有一个不可感的支撑点,因此,必须假定作为支撑点的实体的存在。贝克莱说,有广延和能运动的实体存在于心外的主张,依靠的是传统的抽象观念学说。他所谓的抽象学说指把可感物的被感知的性质从事物的存在中抽象出来,让“存在”成为不可感的支撑点。他认为物质实体除了声音附加一个一般的存在观念并连带一个它支持偶性的概念外,没有任何意义。

②否认抽象概念的存在。

贝克莱站在彻底的或极端唯名论的立场上,否认抽象概念或共相的存在。他说,抽象作用只适用于可以被感知的存在,即观念,而不能设定不可感的存在; 抽象只能从己知的东西出发,把一观念与另一观念分离开来,而不能设定观念以外的未知的东西。贝克莱反对抽象学说的用意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