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元认知知识
【答案】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组成成分,指主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即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方而的认识。一般储存在个体的长时记忆中,具有比较稳定的特点,以意识化或非意识化的方式对认知活动施以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主体关于自己和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的所有知识; ②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 即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任务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③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主体对于完成某项认知任务需要的认知方法的各方面的知识。
2. 组块
【答案】组块是心理学家米勒(Miller ,195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
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短时记忆贮存系统一般接收
个单位的量。改变组块的容量可以增加记忆容量和效率。通过组块可以使人记住更多的知识内容。
3. 心境
【答案】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 另一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心境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 性格
【答案】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即后天形成的品格。如诚实、坚贞、奸诈、乖庆等可作善恶、好坏、是非等价值评价的心理品质。
二、简答题
5. 请简述记忆过程的几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
心理过程。
(1)记忆的环节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是记忆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是第一个环节,它是记忆的开端,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保持是是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再认或回忆是第三个环节,是从头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而由于某种原因,己储存的知识不能提取出来,但当它重现时,能加以确认,这个过程是再认;
既不能再认又不能回忆的现象是遗忘,它是保持的对立面。
(2)三个环节的关系
这三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密切的联系。识记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欲忆必先记; 保持是识记和回忆的中间环节,识记过的内容只有在头脑中得以保持、巩固,日后才能回忆起来; 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检验,通过回忆,还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所识记的内容。
6. 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教育是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部分。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1)遗传
遗传是人格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对人格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 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
①教养方式对人格的影响。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孩子能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
②家庭氛围的影响。和睦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相互支持的家庭气氛,对人格的形成有积极影响; 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都会对人格造成负面影响。
③家庭结构。不同的家庭结构对人格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
④出生顺序。阿德勒特别强调出生顺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出生顺序对人格的影响是由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其他变化因素共同决定的。
⑤独生子女。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
不同的结果,由于独生子女的特点,可能独生子女可能在独立性和人际交往上比非独立性子女稍差。
由此可见,家庭确实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质。
(3)童年期经验
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溺爱可能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逆境也可能磨练出孩子坚强的性格。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4)学校教育
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学生、同学、班集体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
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
②学校是同龄群体会聚的场所,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
,③初中生同伴群体也是一个结构分明的集体,群体内有上下级关系的“统领者”和“服从者”
有平行关系的“合作者”和“互助者”。这种群体具有不同于孩童与成人的“初中生亚文化”特征。
(5)社会文化因素
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②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
③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这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6)自然物理条件
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②气温也会提高人的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
(7)自我调控系统
上述各因素体现的是人格培养的外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
7. 简述想象的分类。
【答案】根据新形象的形成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它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例
如,我们看到天上的云,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蘑菇、大象、羊群等; 我们看到窗上的冰霜,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美丽的树林、陡峭的山峰等。
(2)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它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人在多数情况下,总是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