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3行政管理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题

1. 社会燃烧理论

【答案】社会燃烧理论是牛文元在《社会燃烧理论与中国社会安全预警系统》中提出的,该; 理论认为公共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社会系统由有序向无序发展,从高秩序向低秩序退化,从初始状态量变到以后质变,最终爆发突发性危机事件的过程。它是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之上,把社会系统的有序与无序、平衡与失衡、稳定与暴乱,同自然界的燃烧现象进行形象类比,将社会组织/系统的稳定状况纳入严格的理论体系和统计体系—“社会稳定预警系统中”。

2. 参与主义路径

【答案】参与主义与后实证主义的挑战密切相关,试图把既懂得利益,又有价值偏好的利益涉及者都纳入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扩大参与,允许受政策影响者参与政策过程,从而实现拉斯韦尔所提出的政策科学的民主。要求为个体、利益集团、官僚们提供更宽阔的讨论空间和进谏途径,以便让他们参与到政策设计和再设计。人们的价值目标是追求政策科学的民主,或者民主的政策过程,参与主义路径恰恰是符合这个价值目标的。这种路径是新近的民主政策趋势,是专门的政策研究视角,可以为政策科学的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改变原来单向的权威分配观点。

3. 数据库

【答案】数据库是对来自异地、异构的数据源和各种数据库的数据经加工后在一种称为数据库的存储地存储、提取和维护的一种存储方式。数据库提供集成化的和历史化的数据、集成种类不同的应用系统、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供信息化和分析处理之用。数据库的相关技术包括联机分析处理、决策支持系统和数据挖掘。因此,数据库既是一个信息资源的存储机制,也是一个信息资源分析、处理的支持决策系统,基于数据库的行政信息存储将会成为主流的存储方式。

4. 行政改革

【答案】行政改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它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行政改革是行政主体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变革过程。由于国情不同,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也往往有别。因而行政改革的内容、力一式各有不同。就改革的基本类型看,行政改革有“调适型”、“转轨型”和“发展型”改革三种; 就改革的基本方式看,有“突变式”和“渐进式”两不中。

5. 办公室管理

【答案】办公室管理是行政流程的综合性管理,有较强的协调性、中枢性和业务性。办公室管理即依据办公室内在活动机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办公室中的人力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包括四个要素:①明确的组织目标; ②服从自己目标的运转方式; ③管理人员; ④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

6. POSDCORB

【答案】POSDCORB 是美国学者占立克创立的管理七职能说。“管理七职能”是指规划(Planning ),即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总体计划并采取措施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Organizing ),即通过为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对次级结构的安排、确定和协调来建立权威的正式结构; 人事(Staffing ),即为雇佣、培训员工及维持工作的适宜条件而具有的整体的人事功能; 指挥(Directing ),即为制定决策和将决策体现为特殊的和一般的命令及规章制度以及作为组织领导者所承担的持续性任务; 协调((Coordinating ),即为使工作的不同部分相互联系而承担的所有重要职责; 报告(Reporting ), 即使对执行负有责任的人能够随时得到进展情况的信息,包括使其本人和其下属通过记录、研究和检查随时获得信息; 预算((Budgeting ),即与所有以财务计划、账目和监控的形式表现的与预算有关的活动、职能等的统称。

7. 行政系统的界限

【答案】行政系统的界线是把行政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又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既相区别,又彼此关联的中介环节。具有两种功能:①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以保持行政系统的独立性; ②过滤来自外部环境的投入和行政系统自身的产出,以维持行政系统的生存与运转。

8. 定员定额

【答案】定员定额是编制基本支出的基本方法。定员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确定的机构人员的编制数,定额指各部门履行职能、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各项基本费用支出(包括人员和公用经费)的人均额度标准。因此,它们的预算实际上是一种公式预算,即根据固定的标准按特定的公式计算,该公式为:人员经费或公用经费=定额×定员。

二、简答题

9. 简述公共关系的特征。

【答案】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一般理论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它既具有公共关系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行政管理领域的独特性,其特征具体有:

(1)主体的权威性

政府公关的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主体即各级政府机关和全体公务员。狭义主体有两类:一是那些公关性质很强的政府机构; 二是直接以“公共关系”命名的政府机构。

与企业、社团等公关主体相比,政府公关的主体更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来源于政府所拥

有的公共权力。它可以运用公关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对社会公共事务作出权威性决定和强制性管理。政府的权威性使之习惯于采用强制手段来推行其“产品”(最主要的是公共政策),容易疏于研究公众的的意愿和满意度,造成政府与公众间缺乏有价值和有效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制约。

(2)对象的复杂性

政府公关的对象,即行政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包括:

①内部公众是指政府行政机构内部的一切人员;

②外部公众泛指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广大公众,包括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群众、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种社团组织等,此外还包括国际公众。

相比较其他组织而言,政府外部公众的构成最广泛也最复杂。政府工作的任何方面都要与公众沟通,要了解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和要求,并及时、正确地向公众告知和解释政府的有关政策和行为。政府的有关决策会引起不同公众的不同反应。

(3)传播的优越性

①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

政府信息通过强大的组织传播系统,以行政命令、公文、会议、内部网络等形式在政府内部流动,并借助公共权力,通过政府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

②政府控制着大众传播媒体,把握国内社会舆论的绝对主导权

我国大众传媒制决定了大众传播媒体首先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要为传播政府的政策服务。 ③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使政府网络公关成为可能

政府可通过互联网收集和传送信息,在电子空间中实现组织和公众间的双向沟通; 可在网上介绍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机构职能、人员配置; 公布官员的讲话和政策公告,使政府的公共传播效率大大提高。

(4)目标的独特性

其目标包括:

①促进公众认知。政府公关可增强公众对政府机构设置、运作状况及其政策过程的认知,提高政府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影响公众的看法、意见和行为,密切于群关系,增加彼此间的信赖,为政府营造良好的公众环境,树立良好的政策形象。

②提高政府美誉度。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完善政府的美誉度。知名度越高,美誉度压力就越大。公众对政府组织的期望决定了:“政府信用”是政府公关的核心要素。

③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其价值追求表现为公共取向。

10.简述行政协调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行政协调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行政目的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行政协调能够保证行政过程的稳定,正常发挥行政功能,提高行政效益。行政协调的作用具体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