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关联后效?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答案】(1)关联后效的含义
关联后效是指不同刺激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后效,颜色和方向或颜色和形状等。如Mc Collough首先报告了这种后效,她给被试呈现几秒钟由黑色和橙色垂直栅条组成的图形,随后呈现黑色和蓝绿色的水平条纹的图形,两种图形交替呈现4min 后,呈现测试图形,测试图形由垂直和水平的黑白栅条组成。观察者报告在测试图形中垂直方向黑白栅条处出现淡蓝绿色后效,在水平方向黑白条纹处出现淡橙色后效。
(2)产生关联后效的原因
Mc Collough使用的这两种颜色(橙色和绿色)互为互补色,当一种特定色调的颜色连续刺激视觉系统时,视觉系统将对这种颜色发生适应,并产生其补色的感觉,即后效。这种后效是由图形轮廓的方向而导致其特定颜色后效的。关联后效可能是因为视觉系统对一定刺激特性组合的敏感性不同,与每个通道的性质不同有关。
2. 人如何在二维空间中判断声源的方位?
【答案】在三维空间中听觉系统判别声源的方位决定于3个子系统:
(1)根据双耳差别线索决定其水平位置。水平雨上的声源定位主要是用双耳间的时间差和强度差。听者正前方的声源(0方位角)在两耳产生的波形几乎是一样的。偏离中线的声源在时间0
上先到达一耳,到达近耳的声强大于远耳。两耳间的时间差和强度差与声源的位置和频率有关。
(2)根据耳廓引起的谱变化线索决定垂直位置。在垂直平面定位的主要线索是耳廓引起的频谱线索。耳廓的涡旋状对定位的重要性可以用实验证明。如果把耳廓填满,就会大大增加定位的错误率。此外,信号中的高频成分减少,特别是消除7kHz 以上的能量后,会使定位降到随机水平。
(3)根据强度、混响和谱成分等决定距离。声源距离的判断,可供利用的线索很多。对熟悉的声音、声强和距离的反比关系是明显的依据。在一定距离之外的复合声声源,由于空气的吸声特点,高频比低频有较大的衰减,复合声的频谱将随距离的改变而变化,成为距离知觉的另一线索。此外,声波波前的曲率也可指示距离的远近,近的声源,它的波前曲率大; 远的声源的波前曲率近似平面。波前曲率影响到耳间的强度差和时间差。这两者信息的结合,为距离知觉提供了又一个线索。
3. 将EEG 与fMRI 结合起来的新一代成像仪器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EEG 是指高分辨率脑电图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但是空间分辨率较差。fMR1是指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但是时间分辨率较差。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新一代成像仪器能做到优势互补,其结合之后具有如下特点:
(1)无创性。两种技术本身就是无创性的成像技术,将二者结合的新一代成像仪器,将仍然具有这一特性。
(2)同时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可被用作实时观察大脑的动态过程。
(3)解决了有关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关联问题。把行为实验观察到的信息与脑功能成像得到的信息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了人类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理解。
4. 什么是兴趣区? 兴趣的类型有几种?
【答案】兴趣区(AOIs )是眼动研究过程中相关刺激的界定,与研究者的假设有关。按照大小不同,兴趣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词的某一部分界定的兴趣区
在语言阅读的研究中,假设研究者只对汉语词或字的某一部分感兴趣,这时,可将兴趣区定界得更小,如汉语词或字的一部分(如偏旁或部首)。
(2)以词来界定的兴趣区
在语言阅读的研究中,研究者可将兴趣区界定为一个词(或字)。
(3)以句子来界定的兴趣区
在语言阅读的研究中,研究者可将兴趣区界定为一个句子。
(4)以图形的某一部分界定为兴趣区
在图形加工的研究中,研究者可将兴趣区界定为图形的某一部分。
5. 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及如何对其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在实验中分别担任何种变量? 举例说明。
【答案】(1)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是简单一复杂反应时任务以及速度—准确性权衡。 ①刺激越复杂,可供选择的刺激数目越多,刺激之间越相似,反应时越长;
②在反应时实验中,单一考虑速度或准确性,都会极大的损害实验研究的信度。速度与准确性之间是负相关。
(2)除此以外,影响反应时的因素还包括:
①刺激变量
a. 刺激强度。反应时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缩短,但其缩短受到有机体结构的限制,无法突破某一极限。
b. 刺激复杂程度。反应时随刺激复杂程度的增大而延长。
②机体变量
a 适应水平。反应时随被试对刺激的适应水平不同而不同。
b. 动机。反应时随被试反应的动机水平不同而不同。
c. 个体差异。反应时随被试个体之间在品质和属性上存在的差别而不同。通常使用实验设计来平衡由被试差异所带来的实验效应,比如被试内或被试间设计,此外还可以使用方差分析计算被试误差项。
d. 准备状态:是指机体对于某种行为做出的准备情况。
e. 酒精和药物作用。
(3)简单一复杂反应时任务通常在反应时实验中作为自变量,速度与准确性则作为因变量,刺激变量与机体变量则是实验中需要控制的额外变量。
比如,测定被试对红色光与蓝色光的选择反应时,红色光与蓝色光是自变量,被试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是因变量,所使用的刺激强度、被试的年龄、性别等属于额外变量需要保持恒定。
6. 如何运用相减法、相加因素法、“开窗”实验来测量反应时问?
【答案】(1)相减法测量反应时间的原理
反应时的相减法在具体应用中假定,两种作业中的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心理过程,而在其它方面均相同,这样就可判定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间之差就是完成那个特定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2)相加法测量反应时间的原理
Sternberg 发展了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法。这种方法假定,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所需时间的总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3)开窗实验法测量反应时间的原理
Hamilton 、Hockey 等发展了“开窗”实验。“开窗”实验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7. ERP 技术在注意领域内有哪些应用?
【答案】ERP 即事件相关电位,指在时间上与事件相联系的电位,是注意的电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因变量。ERP 技术在注意领域内的应用有:
(1)注意分散任务的研究。注意分散任务是一种使各种刺激竞争注意资源,从而使注意发生分散的任务。研究表明,对目标刺激的注意,提高了ERP 在P200到P300的振幅。这意味着大振幅事件相关电位的P200成分与注意分散任务有关。
(2)不随意注意的研究。朝向反应是不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是指由新异的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一些研究者通过对ERP 的研究发现,一个常出现在大脑额区或额中央区的ERP 成分—不匹配负波与朝向反应密切相关。
(3)有关早期选择理论的研究。电生理学测量对于寻找选择位点是很方便的,因为它提供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