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 阶级斗争规律

【答案】C

【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它具有客观显示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D.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答案】D

【解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特殊性中包舍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3. 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 )。

A.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 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D.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D

【解析】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①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必然是相对的和有限的; ②但是,在这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而它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 )。

A. 本质

B. 基础

C. 动力

D. 升华

【答案】B

【解析】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5. “人是目的,也是手段”,这一观点是( )。

A. 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观点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 科学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目的与手段的观点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把目的理解为人在思维中对活动的结果,人在提出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手段。创造手段和使用手段是人的本质的特点。手段是人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体现,又是人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发展程度的标志。因此,“人是目的,也是手段。”

6.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 )。

A. 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

B. 承认绝时真理和相对真理

C. 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

D. 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

【答案】B

【解析】真理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永恒真理或终极

真理,真理具有客观性,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真理是个发展的过程,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就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ACD 三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7.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

A. 物质

B. 精神

C. 物质和精神

D. 神

【答案】C

[解析】二元论是指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它和一元论相对立。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8. 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A. 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B. 抹煞意识同物质的差别

C. 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D. 否认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答案】B

【解析】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主张元神论并肯定物质是惟一的实在,但它把唯物主义庸俗化,把意识直接归结为物质,否认意识的积极作用,把物质和意识混为一谈。把唯物主义庸俗化了。庸俗唯物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哲学思潮,是非科学的世界观。

9. 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 )。

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 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 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答案】D

【解析】真象和假象都是客观的、外在的,都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正面表现本质,后者是歪曲地表现本质。

10.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受社会条件制约,这表明( )。

A.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是有限的

B.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是无限的

C.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有时是有限的,有时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