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学位]之心理测量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结构效度?影响结构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结构效度的含义

结构效度也称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说明心理学上的理论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或是用心理学上的某种结构或特质来解释测验分数的恰当程度。此处,“结构”是指心理学上抽象的假设性概念、特性或变量。

(2)影响结构效度的因素

①测验本身

项目质量,即测验中所用的词汇,包括指导语和试题的言语表述,要清楚简明。此外,项目的难度、编排以及答案分布等也都会对测验的效度产生影响。同时,组成测验的项目要可以比较好地代表测验要测的内容和结构。增加测验的长度不但能提高测验的信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测验的效度。

②测验的实施过程

在施测过程中,不遵循指导语、被试作弊、测验环境太差、评分标准不客观、记分错误等,都会直接影响测验的效度。

③被试

被试的兴趣、动机、情绪、态度和反应倾向等身心状态都会影响被试的反应,进而影响到测验的效度。此外,测验所针对的样本特点,如样本代表性、样本容量及样本异质性等也会对测验效度产生影响。

2. 心理学研究中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答案】(1)信度与效度的含义

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2)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①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当随机误差的变异数

差变异数减小时,真实分数的变异数増加,测验信度随之提高。信度的提高只给有效变异数的增加提供了可能,至于是否能提高效度,还要看系统误的大小。可见,信度高不一定效度高。但一个测验要想效度高,真分数的变异数必须占较大的比重,即测验的信度必须高。即一个测量工具具有一定的信度,但对于某一个目的并不一定是有效的;而一个测量工具如果对于某一个目的是有效的,那么它一定是可信的。

②测验的效度受信度制约,信度系数的平方根是效度系数的最高限度。

3. 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

【答案】投射测验是指向受测者提供预先编制的一些未经组织的、意义模糊的标准化刺激情境,让受测者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对刺激情境进行反映,从而推断受测者的人格特征。其理论基础来自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假定:

(1)人们对外部事物的解释性反应都是有其心理原因的,同时也是可以给以说明和预测的;

(2)人们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虽然决定于所呈现的刺激的特征,但反映者过去形成的人格特征、他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对未来的期望等心理因素也会渗透在他对刺激的反应过程及其结果中;

(3)因为个体的人格会无意识地渗透在他对刺激情境的解释性反应中。因而,通过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意义模糊的刺激情境,让受测者对这些刺激情境进行解释,然后分析其内容,就有可能获得对受测者自身人格特征的认识。

4. 简述百分等级的优缺点。

【答案】百分等级是使用得最广泛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一个分数的百分等级可定义为在常模团体中低于该分数的人数百分比。百分等级指出的是个体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等级越低,个体所处的地位越差。

(1)百分等级量表的主要优点

①容易计算,容易解释,甚至外行的人也能理解;

②对于各种被试和各种测验普遍适用。

(2)百分等级量表的主要缺点

①缺少相等单位,属于顺序量表,不能对它做加、减、乘、除运算,因而使大多数统计分析无法运用;

②百分等级的分布呈长方形,而测验分数的分布通常趋近于常态曲线,中间密集,两端分散。因此,接近中数或分配中间的原始分数的差异在转换成百分等级时往往被夸大,而接受分数两端的原始分数的差异转换成百分等级后则被大大缩小。

5. 如何正确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

【答案】在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与功能。

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与概念,任何一个测验都有其编制的特定目的和独特的功能,使用者在解释之前须从其编制手册中,详细了解编制过程的标准化及测验的信度、效度、常模等是否适当。更重要的,

应知道测验能测量什么,不能测量什么,分数在使用上也何限制。

(2)对导致测验结果的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

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

的函数,这三个方面对测验成绩都有影响。因此,应把测验分数看成对受测者目前状况的测量,至于他是如何达到这一状况的,则受许多因素影响。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

为了对测验分数作出确切的解释,只有常模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效度资料。没有效度证据的资料,只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一个常模团体中的相对等级,不能做预测或更多的解释。即使有了效度资料,在对测验分数作解释时也要十分谨慎。因为测验效度的概化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常模团体和不同的施测条件,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解释分数时,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相匹配的情境中获得的资料。

(4)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测验分数不是了解学生的唯一资料,为正确了解其心理特质还需参考其他有关资料。如教育经验、文化背景、面谈内容、习惯、态度、兴趣、动机、健康以及其他测验的资料,唯有如此,解释才能更客观且更深入。

(5)对测验分数应以“一段分数”来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来解释。

由于每一个测验均会受到测量误差的影响,因此在解释测验分数时也应考虑到测量误差的存在。信度越高,则误差越小,但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误差,因此应把测验分数视为一个范围也不是一些确定的点。

(6)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

,建立即使两个测验名称相同,由于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同(因而所测量的特质不完全相同)

标准化样本的组成不同,量表的单位不同,其分数也不具备可比性。为了使不同测验分数可以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的量表上进行比较。

6. 简述心理测验标准化涵盖的内容。

【答案】测验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测验分数程序的一致性。测验标准化的内容主要有:

(1)测验内容。标准化的首要前提是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测验内容不同,所测得的结果就无法进行比较。

(2)施测过程。标准化的第二个条件是对所有受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施测,包括相同的测验情境、指导语和测验时限。

(3)测验评分。评分的客观性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分者对同一份测验试卷的评定是一致的。只有当评分是客观的时候,才能将分数的差异归于受测者本身的差异。但要做到完全客观(一致)地评分是困难的。一般来说,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达到90%以上,便可认为评分是客观的。

(4)测验分数的解释一个标准化的测验,不仅指测验内容、施测过程和评分程序的标准化,而且指对测验结果解释的标准化。如果对同一测验结果(分数)可做出不同的解释,那么测验便失去了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