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805中西音乐史、和声作品分析[专业硕士]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左翼音乐运动

【答案】“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井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著名的左翼革命音乐组织有:聂吓、王旦东、李元庆等组织的“比平左翼音乐家联盟”; 聂耳、田汉和任光组织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聂耳、田汉、任光、吕骥等人成立的“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

2. 《新诗歌集》

【答案】《新诗歌集》是近代歌曲集。共收录了赵元任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14首歌曲,如《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微云》、《海韵》等。歌词均选自当时著名的白话体新诗,在音乐旋律、和声上有意识地进行“中国化”的探索,并在“序”中提出具体理论观点。这些歌曲鲜明地反映了“五四”新文化精神,代表着20世纪20年代我国音乐创作的高水平。

3. 《教我如何不想他》

【答案】《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首艺术歌曲。刘半农词、赵元任曲,收入《新诗歌集》。歌词选自刘半农的白话体新诗,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细腻地刻画犷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在音乐创作上,借鉴欧洲歌曲创作手法,同时在和声、旋律曲调上有意识地作民族化探索,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并配有钢琴伴奏。此曲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反映“五四”精神的佳作。

4. 牧童短笛

【答案】《牧童短笛》是贺绿汀的一首钢琴曲,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只段体结构,首尾两段以优美质朴的民歌式主题旋律,通过复调手法,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中段采用主调织体,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前后两段抒情主题形成对比。该曲虽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在复调、和声手法的民族化上具有创新意义,并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获得头奖。

5. 麦新

【答案】麦新是词曲作家,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出色的活动家、编辑、优秀的词曲作者和理论研究下作者。其代表作有战斗性的群众歌曲《游击队歌》、《行军》等,反映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对口本帝国主义的愤恨; 儿童歌曲《马儿真正好》、《儿童哨》等,通过明快的旋律、活

泼的节奏,刻画出儿童天真、乐观、朝气蓬勃的形象,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纯洁感情; 吕骥的《保卫马德里》、冼星海的《只怕不抵抗》等歌曲是为他的词作谱写的,观点鲜明清晰,文字简洁易解,形象生动有力。他还发表多篇关于音乐创作、音乐运动、音乐批评等方面的文章,如《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关于创作儿童歌曲》等。

6. 王光祈

【答案】土光祈是音乐学家。其研究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涉及中国音乐、西方音乐、东方民族音乐、东西方音乐比较等领域,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王光祈在我国最早系统运用比较音乐学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是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先驱。

二、选择题

7. 评剧源于( )省东部地区。

A. 甘肃

B. 辽宁

C. 河北

D. 山西

【答案】C

【解析】评剧源于河北唐山,属于河北省东部地区。

8.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白话体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它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易韦斋,赵元任

B. 刘半农,赵元任

C. 刘半农,刘天华

D. 徐志摩,萧友梅

【答案】B

【解析】赵元任于1926年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宝库中一首经典的艺术歌曲,也是专业音乐学府的优秀声乐教材。它的歌词是刘半农于1920年旅居英国时写的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诗人说它表达的是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可1926年赵元任为这首诗谱曲时,把诗中的“她”改成“他”,扩大了“想”的空间,更为含蓄深邃。这首歌的旋律优美深情,一方面运用我国戏曲的唱腔,富有“中国的韵味”,另一方面又融进了西洋风格的曲式构思和转调等多声技法,表现了思念和向往层层交织的深挚情意。

9. 阿炳是我国民间音乐家的典型代表,下列作品属于他创作的是( )。

A. 《二泉映月》

B. 《月夜》

C. 《病中吟》

D. 《娱乐升平》

【答案】A

【解析】《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月夜》《病中吟》是刘天华的代表作; 《娱乐升平》是广东音乐的代表作。

10.( )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开端。

A. 学堂乐歌

B. 铜管乐队

C. 专业音乐教育

D. 西方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

【答案】A

【解析】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和发端,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使“集体歌唱”(过去没有集体合唱这种形式)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石和发端的作用。

11.抗战歌曲《到敌人后方去》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桂涛声,麦新

B. 赵启海,冼星海

C. 赵启海,吕骥

D. 桂涛声,冼星海

【答案】B

【解析】《到敌人后方去》,赵启海词、冼星海曲,完成于1938年9月。曲调旋律挺拔矫健,节奏铿锵有力。歌词雄壮豪迈,极富号召力,是当时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

12.在( )发表的《论国防音乐》一文中提出了“国防音乐应以歌曲为中心的主张,认为音乐也应该成为国防文化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A. 萧友梅

B. 杨荫浏

C. 吕骥

D. 冼星海

【答案】C

【解析】吕骥在《论国防音乐》中说:“音乐,也和教育、文学、戏剧以及其他艺术一样,要担负起当年的紧急任务,要担负起唤醒和推动全国未觉悟的民众的责任,或者在他们中间造成一种抗敌的情绪和倾向,如文学四月号论国防音乐所说的,应当更进一步,积极地把全国民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