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式学习,力图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而构建模型的过程正是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结合的过程、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模型法作为高中生必需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目前国内有关高中生物的模型实践研究中,单独针对物理模型的研究还较少,另外类似的教学实践研究的对象是农村高中的就更少了。因此,本研究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上,对于高中生物物理模型的教学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是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为研究材料,以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中学高一4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物理模型构建在高一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对模型、物理模型的概念进行界定,确定了物理模型的分类标准同时分类整理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教材中的物理模型内容。2、通过经验总结法,对构建物理模型的步骤和原则以及优化物理模型构建的教学策略进行总结,同时分别以三个教学实例阐释了构建物理模型在新课和复习课的应用过程。特别是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两个教学实例,说明教学过程中要活用不同类型的物理模型构建同一原型。3、通过调查问卷检测学生在教学实践前后是否在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生物的兴趣三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物理模型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模型和模型方法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Spss19对前后测的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的结果说明构建物理模型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本研究尽管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能为高中生物教学的研究提供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