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州大学社会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虚拟社区

【答案】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 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文化滞后(cultural lag)

【答案】文化滞后,是指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种社会现象。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

,或称“文化堕距”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

3. 社会政策

【答案】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社会政策具有权威性、价值性、政治性、原则性、强制性、时代性、可行性和具体性等性质。

4. 索引性表达

【答案】索引性表达是指日常沟通行动“依赖于对意义的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就其意义而言,它是完全依赖于其情境的,也即它是由情境限定的。日常生活中的索引性知识”

表达,尽管模糊和不精确,却不妨碍社会互动的进行。索引性表达是加芬克尔在《常人方法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5. 非正式群体

【答案】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在非正式群体中,

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6. 性社会学

【答案】性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性学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

性社会学有两个研究角度:①探索人类种种性现象中所包含着的、所反映着的各种社会因素; ②研究人类性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行机制。性社会学的最基本命题是:人类的所有性

,而是人所处行为,无论多么奇特和罕见,与人类的其他任何社会行为一样,并不是“生物本能”

的社会使然。

7. 社会角色

【答案】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①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②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③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④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8. 不遵从越轨

【答案】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t)与反常越轨不同。不遵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和集体的违反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同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政策、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

【答案】政策、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的概念分别为:

(1)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日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这一定义包括了三层含义:

①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 ②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 ③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2)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其具有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及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等基本性质。

(3)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其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10.简述“我看人看我”(费孝通语)所体现的社会学理论观点。

【答案】“我看人看我”所体现的社会学理论的观点有:

(1)从字面上来看,“我看人看我”的意思就是通过别人的眼睛、他人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行为。从这个方面来说,它所体现的就是库利所说的“镜中我”理沦。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

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一一即他有了某种想法一一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他认为问题不在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 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以从个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从社会的,即总的方面去考察。”他的这种认识与极端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相对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

(2)角色理论

米德用角色的概念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米德研究了儿童角色意识的形成,即从想象扮演某个角色发展为成熟地承担某个角色。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表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表演规定大致的范围。例如一个人通过他人对自己角色扮演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从而与他人进行互动。

(3)戈夫曼的印象管理理论

印象管理是在人际互动中,“不管个人在头脑中所具有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也不管他达到这个目标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兴趣始终是控制他人的行为,特别是控制他人对他的反应。这种控制将主要通过影响他人而逐渐形成的限定而实现的,而且他能通过给他人某种印象的方式借以表现自己达到影响这种限定的目的,他给人的这种印象将引导他人自愿地根据他的意图而行动。”

11.简述合理的社会流动对社会运行的协调作用。

【答案】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社会分化,特别是垂直分化产生的社会分层现象对社会运行有很大影响。分层现象,归根结底反映着人们观念上和利益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在社会表现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各个社会层次之间沟通和协调的障碍,也是产生社会隔阂和社会冲突的根源。因此,分层结构是一种冲突性社会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社会的良性运行。然而,冲突性社会结构并非必然导致现实的社会冲突。人们在不可能完全消灭社会分层现象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通过某些方法缓解它的消极影响,实行合理的社会流动就是主要方法之一。

合理的社会流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协调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在分层社会中,存在着两类垂直差异:一种是山不同的地位规范体现的分层地位之间的垂直差异; 另一种是由各层成员的社会表现和内在素质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垂直差异。尽管后者是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