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论生命教育视野下的现代语文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生命教育,生命意识,人文关怀

  摘要


人是世界的主体。人的存在不仅体现在其生命“质化”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人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种教育方式,人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人在逐渐丰富和完善人及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形成人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人类社会的文化世界和精神世界。所以,人的存在是教育活动的逻辑原点,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和谐、全面发展为导引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应该把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精神世界的弘扬作为教育的主题。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生命教育,就是重视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它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生命教育则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的迫切要求。
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内容,它不是某种教育方式,生命教育的意蕴在于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形成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促进人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学校中进行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探索和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个人独特的生命实践,并将自己的生命与人类社会、自然界建立起和谐统一的关系,因而,学校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语文教学过程,是语言和精神的共构共生,对于形成语文能力和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蕴含着生命意识,几乎每一节课都能体现生命教育的思想,语文教材中经典文本的选择无不折射出对生命的关怀,语文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方式透露出对生命的深切关怀,语文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交流,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形成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尊重、理解和善待,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尤其对学生热爱生命,热爱人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传统语文教学观的指导下,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传统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的本质意义,把语文教学肢解为字、词、句、段和主题僵化的程序化教学,看不到无限丰富的教材内容蕴含的生命本真,弱化学生的人文关怀,脱离学生社会实际,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把语文教学当成学习工具的手段,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难以发挥。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必须转变语文教学观,要看到语文教学在建构人的生命世界中的作用,要使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语文知识走入生活,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通过语文教学艺术的展现,让学生领悟生命的真谛;要实现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必须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和谐课堂氛围的建设,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命得以舒展的园地;要让学生立足文本阅读,挖掘生命的潜能,丰富学生生命意识的内涵;要建构一个多视角的语文教学效果评价模式,引导语文教学重视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