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性研究

关键词:党家村,社区参与,差异性,对策

  摘要


从墨菲1985年在《旅游:社区方法》中首次提出社区方法的思路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业发展的“社区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社区旅游的理念引入我国并不断发展。例如,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如徽州地区的西递、宏村,江南三大古镇等。而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把社区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感知,分析其与其他旅游利益主体的关系,忽视了社区自身的独特性和内部差异,相关研究较少;事实上,对社区内部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有助于实现社区参与的内部公正,更切实有效的指导社区合理参与途径的形成。本文正是以“差异性”为视角,从内外两方面着手,选取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党家村为案例,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外差异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且重点探讨了内部差异性。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数次赴党家村进行实地考察,采用了问卷(半结构化)、访谈(小范围座谈、大范围讨论、一对一交流)和观察(非参与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具体状况进行了资料搜集和记录,确保了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绘制图表和专题地图,以使全文的分析更科学、结论更可靠。本文在对党家村旅游发展、社区旅游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党家村社区参与的外部差异性(社区与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差异性)和内部差异性(社区内部由人口统计学和其他社会因素引起的差异),总结了在这种内外差异的影响下,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的层次、类型、阶段、模式、障碍,提出了今后提升社区参与层次和水平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1.党家村旅游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2.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的外部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利益主体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不同、利益诉求不同、权力大小不同。
3.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的内部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村民和村委会在参与方式、参与内容、角色、利益诉求、权力大小等方面的差异;村民由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和旅游收入、政治身份等社会因素引起的在旅游发展决策、旅游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差异。
4.在这种内外差异性的作用下,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呈现区域层次差异性,层次类型差异性,处于组织参与阶段。
5.构建了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新的权利格局、社区内部主体的文化沟通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和融资机制,结合实际,系统地提出了党家村未来社区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力图突出的创新点:
1.研究视角创新,以目前关注较少的“差异性”为视角,选取研究较少的党家村为案例展开分析。
2.研究内容创新,对社区参与的外部差异性进行了较目前更具体的研究,引入了社区参与的内部差异性研究,从内容上丰富了我国关于乡村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的框架。
3.理论创新,从内外两个方面定义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性;对利益主体理论进行创新性运用,从理论上丰富了我国关于古村落旅游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