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615新闻传播史论之西方新闻事业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自我互动”理论

【答案】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中提出“自我互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在此过程中,人与自己进行沟通与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动。布鲁默认为,“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自我互动”理论说明,自我传播同样具有社会性。人内传播是现实社会传播关系的反映,通过自我互动或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2. 舰队街

【答案】舰队街是指位于伦敦的英国最早的报纸集中地,英文全拼是“FleetStreet" ,意译应为“小河街”或“小溪街’夕,现多音译为“弗利特街”。1702年3月11日,第一份报纸《每日报》在舰队街出版,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张定期发行的报纸。从18, 19世纪开始,英国各大报社和小报馆纷纷搬进了这条街,到最高峰时共计有100多家全国和地区性报纸在这条不过里许的街道上设立报馆。像《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独立报》、《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观察家报》、《镜报》等都把编辑部设于此。20世纪80年代后舰队街开始衰落。

3. 《海峡时报》

【答案】《海峡时报》创办于1845年,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属于新加坡英文马来文报章集团。主要面对新加坡读者,也向东南亚其他城市发行。重视国际新闻报道,有世界新闻、马来新闻、东南亚新闻、金融、体育等栏目,国内新闻相对较少。编排受英国影响较大,每周发行几次双语版,以供不懂英文者阅读。

4. 曾格案件

【答案】曾格案件是指关于美国新闻出版自由的一起著名案件,是后来美国宪法里“新闻自由”的伟大开端。约翰·彼得·曾格是纽约一个普通印刷商,1733-1734年间,他的《纽约周刊》由于披露政府腐败而遭到起诉。1734年法庭审理此案时,当时的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主动出庭为他辩护。曾格案件在人类法律史上首次奠定了两个法律原则一一“新闻自由”和“陪审团否决权”。这两个原则后来在英美的宪法中都得到确认,尤其是“新闻自由”原则,二百多年来,陆续写入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这一案件也被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它在美国新闻诉讼的司法实践上确立了三条基本原则:①诽谤必须是捏造事实,陈述事实的不是诽谤; ②对诽谤罪要有事实真伪的证据,不能凭空指控; ③判定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中伤或煽惑人心的罪名,必须由陪审

团做出裁决,不得由法官个人决定。这三条原则实际上标志着“批评政府无罪的原则”在美国初步确立。随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制定并于1791年批准生效,美国新闻自由第一次写入宪法,其法制化进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5. 赫斯特(WilliamR.Hearst )

【答案】威廉·伦道夫·赫斯特1895年来到纽约,购得一份陷入困境的报纸,更名为《纽约新闻报》(NewYorkJournal ),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激烈竞争。赫斯特的办报方针是得到新闻,尽快得到新闻,不怕花钱; 不断地以喧嚣刺激读者,攻击不正当财富,向穷人许愿,以吸引读者。该报注重犯罪新闻、丑行、灾祸报道和各种特写,并大量应用照片。其版面与刺激性,和普利策的《世界报》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不惜高额薪金从《世界报》挖走该报星期日报的全班人马。赫斯特也通过搞一些社会运动,以标榜其对贫民特别是受压迫者的同情,如用事实揭露政府官员滥用职权,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来增加报纸声誉。在与普利策的竞争中,大量应用暴露性新闻与犯罪新闻是赫斯特的拿手好戏。他的《新闻报》在煽情主义方面超过了《世界报》。赫斯特一生最轰动的事件包括同普利策的竞争,煽动美西战争和教唆刺杀麦金莱总统。

6. 科蒂报团

【答案】科蒂报团是一战后法国著名报团之一。报团所有者弗朗索瓦. 斯波蒂诺是著名的科蒂香水及化妆品公司老板,20世纪20年代进入报界,购买和创办了一系列报刊,故而这一报团名为“科蒂报团”。斯波蒂诺1922年买下《费加罗报》,1928年吞并《高卢人报》。同年创办了极右派报纸《人民之友报》。30年代经济危机中,科蒂报团破产,下属报纸先后被出售或关闭。

7. 世界新闻新秩序(NewWorldInformation&CommunicationOrder)

【答案】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NewWorldInformation&CommunicationOrder)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的、旨在反对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新闻传播控制的行为,以克服两者之问存在的严重的新闻传播不均衡、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依据的自由、平等、均衡、公正的新闻传播新秩序。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既是建立新型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一环,也是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简答题

8. 沃尔特第二对《泰晤士报》的改革。

【答案】沃尔特第二是约翰·沃尔特的次子,于1803年正式主持《泰晤士报》的工作,通过对《泰晤士报》的多方改革,逐渐使该报迈入了黄金时代。

(1)改革中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开始实行一种独立的办报原则,率先在英国打出了报刊“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旗号。为了独立办报,沃尔特第二设法建立起《泰晤士报》自己的独立完备的

海外新闻报道网络,提供充足的国外新闻商品。1810年,沃尔特第二拒绝英国政府照例提供的秘密津贴,确立了该报的独立原则。与此同时,独立原则在该报的言论方面也越来越显现了出来。

(2)在新闻写作方面的大规模改革。沃尔特第二无意于继续雇用那些粗制滥造新闻作品的作者,而是提倡一种具有自身风格和文学价值的新式新闻写作。为此他先后聘请了一些与他志同道合且极具才华的作者为《泰晤士报》写稿。

(3)《泰晤士报》在印刷方面素来领先。在沃尔特第二时代,为了提高报纸印刷和发行的速度,不遗余力地研制和使用新式印刷技术。1814年,该报率先使用蒸汽印刷机; 1827年,又采用了四轮平板印刷机; 1847年,该报率先采用高速轮转机进行报纸印制,这些革新为当时英国其他报刊所望尘莫及。

(4)创立了总编辑制。沃尔特不经常亲自主持报社的编辑和言论工作,《泰晤士报》业务上成功的秘诀是沃尔特第二知人善任、网罗精英。在沃尔特第二主持该报期间,他先后选择了两位出类拔萃的主编一一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德莱恩,他们为《泰晤十报》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前者主持《泰晤十报》25年,后者35年,在这60年里,奠定了《泰晤士报》的崇高威望和独立地位。

9. 工业革命使欧美各国相继进入廉价报纸时期的原国是什么? 廉价报纸有哪些特点?

【答案】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各国相继进入廉价报纸时期。

(1)原因

①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②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③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④高速轮转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⑤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的主要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2)特点

①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②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③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称大众化报纸,这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④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

⑤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⑤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