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1994年12月“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座谈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座谈会纪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1)“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座谈会”的召开背景
近年来我国涉外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内涵等问题上便产生了某些不同的看法,甚至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本身一也产生了某些怀疑。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方向出现了摇摆。在这种背景下,召开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座谈会。
(2)《纪要》的主要内容
①座谈会经过坦诚的切磋,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达成共识
“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座谈会”明确了对外汉语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学科的内涵,维护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惟一性、稳定性和严肃性。
②明确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
会议指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十同一学科。”从而摆正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
2.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关系如何?
【答案】按照1993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的学科门类划分标准,对外汉语教学属干同汉语言并列的、二级类中国语言文学类之下的独立专湘。后来经调整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下属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学科归属不言自明。
3. 如何用极端分组法来计算题目区分度指数?
【答案】用极端分组的方法计算题目区分度指数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把所有被试按测验总分,从高到低排队,如果一个测验包含若干分测验,就应该按分测验分数排队。
(2)取全体被试中分数最高的27%的人作为高分组,取全体被试中分数最低的27%的人作为低分组,中间的46%的人不参加计算。
(3)按下列公式计算区分度指数:
例如,测验一共有100人参加,第3题高分组的人(正好是27人)都答对了,而低分组的人都答错了,则区分度指数为:
4. 对外汉语教学有哪些教学类型? 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根据教学性质和教学总体特点的不同,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大致分为专业教育、进修教学、短期教学、速成教学四种基本类型。
(1)汉语言专业教育的特点
汉语言专业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汉语能力和专业素质而设立的教学类型。
①兼有专业教育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双重特点;
②有固定的修业年限和修业要求;
③它不单纯指语言教学,还涉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教学,教学具有专}I}}胜和全而性特点:
(2)汉语进修教学的特点
汉语进修教学是为了使学生的综合汉语水平有相应的提高而设立的教学类型。
①具有相对较长的教学期限;
②教学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
(3)汉语短期教学的特点
汉语短期教学是是为了使学生在汉语特定领域或专项技能上强化提高而设立的教学类型。 ①教限相对较短:
②具有强化、速成的特点。
(4)汉语速成教学的特点
汉语速成教学是一种既定目标的高效率教学; 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实施教学最优化和特殊的教学管理手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尽可能缩短。
5. 谈谈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特点和研究重点。
【答案】80年代以来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深入和拓宽,广泛涉及学科的性质、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水平测试、教学评估,以及对教学理论和基础理论及相互关系、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及内在联系、对外汉语教学与语言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等。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宏观体系己基本形成。其代表性的成果有:《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吕必松,1987).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吕必松,1990). 《语言教学原理》(盛炎,1990). 《对外汉语教法学》(张亚军,1990), 《对外汉语教材教法沦》(赵
贤州等,1990), 《华语教学讲习》(吕必松,1992),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吕必松,1993)等。
6.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有哪四个层面? 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案】(1)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四个层面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它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交叉地带。
对外汉语教学包括四个层面的研究:
①本体论,即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②认识论,即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③方法论,即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工具论,即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2)四者间关系
我们认为应走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单向模式,走向四个层面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格局,研究思路与研究视野应有开拓性、原创性,把对外汉语研究看成一个系统工程。
①本体论,即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②认识论,即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主要解决如何学的问题。 ③方法论,即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主要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④工具论,即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主要说明用什么技术手段的问题。
总之,各领域间是相通的,不是封闭的。四者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7. 简述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卞要特点。
【答案】(1)听说法的理论基础
①语言学基础
听说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主张对活的语言(口语)进行仔细的描写分析、不同语言间进行结构对比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因而该法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口语开始、从教说话开始,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
②心理学基础
其心理学理论基础是把人和动物的行为都纳入到刺激一一反应轨道之中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特别是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认为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并加以强化而形成习惯,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操练养成新的语言习惯。
(2)听说法的主要特点
①听说领先,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是第二位的,读写为辅。
②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形成习惯。
③教学内容以组成语言的基本结构一一句型为中心,通过句型练习掌握目的语。
④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