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有哪四个层面? 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案】(1)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四个层面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它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交叉地带。

对外汉语教学包括四个层面的研究:

①本体论,即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②认识论,即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③方法论,即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工具论,即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2)四者间关系

我们认为应走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单向模式,走向四个层面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格局,研究思路与研究视野应有开拓性、原创性,把对外汉语研究看成一个系统工程。

①本体论,即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②认识论,即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主要解决如何学的问题。 ③方法论,即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主要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④工具论,即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主要说明用什么技术手段的问题。

总之,各领域间是相通的,不是封闭的。四者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 对于学生外语表达中的错误,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有错必纠”,一种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同意“有错必纠”。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 【答案】我不同意“有错必纠”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有效但有缺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并不意味着任何错误都可以不纠正。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分清失误和偏误

失误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2)对偏误要分清轻重缓急,是全局性错误还是局部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性错误。

(3)要注意纠正偏误的方式方法。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影响学习者的交际,不要制造紧张心理。

3. 试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性质。

【答案】对外汉语教学本质上说,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外语教学。(吕必松,1983)而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都属干跨文化教学。

(1)教学内容为目的语本身以及与语言交际相关的文化,对于学习者来说都属于另一种文化; (2)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过程实质上是跨越自己的母文化学习另一种文化的过程; 教师教授目的语的过程也是教授给学习者另一种文化的过程。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教学,学习者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只要是以目的语为工具进行交际,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掌握目的语所赖以生存的文化,进而形成文化适应能力是目的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体现。

4. 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体系,为什么?

【答案】(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学科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跨文化教学理论。它们的支撑理论分别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化学,分别包括具有广泛支撑性的哲学学科基本理论(体系)中的每一种理论都包含若干理沦研究的具体范围和方向。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条件

学科基本理论的形成及其体系的建立,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①在学科理论基础中可以找到确定的支撑理论;

②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体系是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两个根本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包括“学什么”和“怎么学”)的理论体现;

③能够作为学科应用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即能够全面指导有关教学的应用研究。

总之,符合这三个条件,便有可能做到有内在联系、有来源、有应用价值,能指导教学实践、能解决实际问题,前后连贯、逻辑一致,简明周到、科学实用。

5.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特点和内容是什么?

【答案】(1)《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特点

①规定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等级和统一的教学水平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是对学习者学习和使用汉语所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的界定和描述,是科学划分出来的教学等级和每一等级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与水平。因此,规定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等级和统一的教学水平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本质特征。

②注重个体差异性

根据学习者个性特征、学习时间和学习结果的不同,其达成的汉语水平和汉语能力自然不同,相应的教学要求也不一样,据此可以把汉语水平分为不同的等级。《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基本框

架结构是三等五级:即初等水平、中等水平、高等水平; 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四级标

准、五级标准; 初等水平含一级和二级标准,中等水平含三级标准,高等水平含四级和五级标准。

③实用性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对各水平等级的语言内容作出的明确规定与汉语词汇大纲、汉字大纲、汉语语法大纲基本上是对应的,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可操作性; 它注重了与对外汉语教学年级的对应关系,可以直接对学生的专业前、进入专业、专业内的汉语学习提供水平等级的参考; 它与汉语水平考试有完整的对应关系,使得教学和教学测评紧密连接,可以较好地监控和反馈我们的教学效果。

(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内容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主要内容由三方面组成,即话题内容、语言范围和言语能力。 ①“话题内容”

“话题内容”主要描述和规定话题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如日常生活、学习、社交、工作、新闻、职业活动等,分为“最基本”、“基本”、“一般性”和“较高”等层次;

②“语言范围”

“语言范围”主要描述和规定语言知识和语言要素的范围和内容,如语音、汉字、词汇、语法项目等,并分别进行了量化要求,包括字、词、语法项目的等级和数量等;

③“言语能力”

“言语能力”主要是描述和规定在汉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分为“初步的”、“基本的”、“一般性的”、“较高的”等层次要求和对汉语使用的规范性、多样性、得体性的要求,以及对所学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含义的要求等。

6.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有何特色?

【答案】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汉语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研究“对外汉语”与研究作为母语的汉语在目的、内容、方法、手段上均有很大的差别。

(1)旨在培养外国友人的汉语交际能力

研究对外汉语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与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2)内容上要求阐明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共通之处并揭示汉语的独具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特别应点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3)研究方法多用语言对比分析、教育测量与统计等

这种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研究,体现了本学科的研究特点,是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

7. 什么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答案】人们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并且跟教学性质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