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史论复试之外国新闻传播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时事社

【答案】时事社是时事通讯社的简称,成立于1945年。它自称是向日本报道世界的动向,向世界传播日本的声音的国际性通讯社。它在海外设有25个支局,同19家外国通讯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它每天的发稿量为12万字左右,还办有《经营信息新闻》(关于经济、金融、证券、经营、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信息)、《金融传真新闻》(关于外汇、黄金、债券、股票动向、贸易情报、景气指标等的消息)等传真业务,颇有影响。它出版《世界周报》等刊物及《时事年鉴》,还设立了社团法人内外形势调查会、社团法人中央调查社等组织,活动范围相当广泛。

2. 不结盟国家通讯社

【答案】不结盟国家通讯社于1975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创立。其宗旨是:改进和扩大不结盟国家的新闻交换和相互合作; 客观报道不结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加强不结盟国家相互合作和共同利益事实的新闻报道; 纠正对不结盟国家及其政策的歪曲报道。到1985年,参加该联盟的通讯社达到93个。

3. 星法庭

【答案】星法庭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出版法庭,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该法庭完全为封建王朝压制言论服务。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出版法庭命令”,即著名的“星法院法令”,该法令的内容包括:①全体印刷商的印刷机必须在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登记; ②伦敦市外,除了牛津与剑桥大学,一律禁止印刷; ③除非教会同意,不再允许新的出版商登记; ④特许制的各项规定; ⑤印刷任何刊物均须事前申请许可,否则处以罚款或者坐牢处分; ⑥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对非法秘密出版物和印刷机有搜索、扣押、没收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利; ⑦出版商的学徒不得超过3人,但牛津与剑桥大学的印刷商各限有一名学徒。在“星法院法令”颁布后的54年间,星法庭成为英国出版自由的最大栓桔。后来克伦威尔专政、查理二世复辟时期都将此法作为出版管理的基础。1641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下,“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才被正式取消,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出版自由。

4. 《纽约时报》

【答案】《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9月18日,由雷蒙德与两位同仁合作创办。雷蒙德主张“刊登应该刊登的消息”,力求办一份新闻翔实、言论平和的廉价报纸。该报创刊后努力贯彻这一办报方针,新闻报道详尽准确,言论调和平稳,尤其注意国外新闻。到南北战争时,已成为美国杰出的日报,对战争的报道十分出色。1896年,奥克斯接管了该报。范安达制定的传统一直

延续下来,即以“客观的、超党派”的态度刊登长篇的报道,报道国内外一切重大新闻,包括被其他报纸忽视或压缩成概要的新闻。这一传统使该报享有了“档案记录报”之称。

5. 贝内特和《先驱报》

【答案】1835年5月6日,詹姆士·戈登·贝内特在纽约创办的《先驱报》获得了成功。为战胜《太阳报》,贝内特提出“人道主义”、“改革社会”、“自由民主主义”等口号,19世纪60年代该报发行量超过《太阳报》而居全国各报之首。这份报纸在欧洲也被广为订阅,成为最受欢迎的一家美国报纸。《先驱报》首次确立了报纸要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新闻报道的面广、速度快、文字通俗、议论辛辣。警署新闻经常引起社会轰动,首创的华尔街新闻引起纽约商界的重视。创办人贝内特因为使报纸闯入并干预了社会生活,被看作是美国第一个真正的记者。

6. 《哈拉雷宣言》

【答案】《哈拉雷宣言》是指1987年6月,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召开的不结盟国家新闻部长会议上通过的宣言,有一百二十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新闻部长出席了此次会议。该宣言呼吁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在传播领域的合作,推动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

7. NII 计划

【答案】NII 计划又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它是克林顿在当选美国总统期间,于1993年11月提出的旨在建立全国综合信息业务网的一项LI 一划。NII 的本质是电脑与通信的结合,其基础是Internet 。它以光纤为通道,以多媒体为终端,以大型电脑为中心,旨在组成一个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巨大信息交流系统。

8. 新闻本位观念

【答案】新闻本位是指新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讲述真实的故事,即新闻报道要遵循事实第一、新闻第二的准则,从客观实际出发,反映报道己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客观真实的事件或人物动态;

②讲述百姓的故事,即新闻报道要深入生活和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报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

③公平、客观得讲述故事,即新闻报道要不偏不倚,采取中立的态度报道事件中的当事者,发表的评论和解读也要基于客观事实,不做拔高;

④及时讲述正在发生的故事,即新闻记者要第一时间报道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争取时效,将第一现场的信息快速传递给广大受众群体。

二、简答题

9. 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后,对新闻界采取了哪几方面的措施?

【答案】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后,对新闻界采取了以下方面的措施:

(1)实行一区一报制

墨索里尼认为,全国报纸太多,不便实行统一管制。于是颁布《新闻法》,规定各地报纸合并,一个地区只准许一家报纸发行。这个办法不仅可以使言论趋于一致,而且是消灭反对派报纸的最好的办法。二战期间,德国、日本等国均仿效过这种做法。

(2)制定《新闻记者登记法》

《新闻记者登记法》颁布于1925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者法。该法规定:凡有违反国家利益之行为者,即撤销记者之资格。同时规定:凡不对法西斯效忠者,均不得从事新闻事业。根据这一法令,百多名记者被拒绝登记,《晚邮报》主编阿尔伯蒂尼也被迫辞职。

(3)向新闻界直接发布宣传指示

墨索里尼执政期间,各报总编辑或代表要经常到新闻宣传部接受口头或书面指示,这些指示包括每天的版面安排、标题字号和言论基调。1932年海军演习时,新闻宣传部指示各报夸大事实,说明参加演习的舰艇有100艘,潜艇30艘。并强调,在这次演习中海军部分是最重要的,罗马的任何报纸只能将最大的标题给予海军部分(尽管空军部分也很重要)。

(4)实行新闻检查

1924年,社会党议员马蒂奥特因发表反法西斯演说而遭暗杀,全国大小报纸群起攻击法西斯党。墨索里尼感到这样下去对法西斯政权威胁甚大,于是决定实行新闻检查。政府规定,国内新闻由地方长官负责,外籍记者由邮政总局负责。新闻检查人员可随意延长检查时间,使新闻失去效力; 亦可删改或扣压新闻。外籍记者如不服从,可判处五年至十年的徒刑。

10.二次大战期间,美国报纸的突出特征有哪几个方面?

【答案】二次大战期间,美国报纸的突出特征是报纸的合并和垄断的加剧。

(1)报纸的兼并与集中

美国报纸合并的原因在于:

①独立报业的兴起以及代表各种派别报纸的纷纷创刊,以致报纸数目远超出社会的需要,合并淘汰是大势所趋;

②现代报纸均以广告为主要财源,而广告客户往往将广告刊登于影响力或销数最大的报纸。在这种情形下,影响力小或销数小的报纸,经济难以维持;

③早报和晚报由一家经营,成本降低,故形成早报与晚报合并的局面;

④报纸经营现代化,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均大幅提高。故资本较小的报纸很难与大报竞争; ⑤因美联社对于非会员的供给新闻有限制,所以新兴的大报要想取得美联社的会员权,必须合并当地实力较弱的美联社会员。

(2)报纸销量增加

与报纸种数减少相对,销量一直在迅速增加。1909年,全国日报总销数2420万份,1942年达4340万份,1959年增至5670万份。

报纸的个别销数也在不断增加。1914年纽约《新闻晚报》销量近80万份,是美国销量最大的日报。纽约《星期美国人报》销量为75万份,是销量最大的星期报。销量最大的晨报是《波士顿邮报》,发行42.2万份。1924年纽约《每日新闻》超过《新闻晚报》成为第一份突破百万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