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综合题
1. 当移动站在漫游时,为了找到这个移动站,可以使用间接路由选择和直接路由选择。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答案】间接路由选择源站并不知道移动站的当前地址,而是把数据报发往移动站的归属网络,以后的寻址工作都由归属代理来完成。
直接路由选择是让通信者B 创建一个通信者代理(correspondent agent ), 让这个通信者代理向归属代理询问到移动站在被访网络的转交地址。然后由通信者代理(而不是由归属代理)把数据报用隧道技术发送到被访网络的外地代理,最后再由这个外地代理拆封,把数据报转发给移动站。
移动IP 的间接路由选择和直接路由选择最主要的区别是直接路由选择需要使用通信者代理或锚外地代理。
2. 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 、ARP 、RARP 和ICMP 。
【答案】IP :网际协议,它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特网标准协议之一,IP 使互联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能够进行通信;
ARP :地址解析协议,将IP 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ARP 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上的IP 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将物理地址转换成IP 地址;
ICM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进行差错控制和传输控制,减少分组的丢失。
3. 再重新考上题文件分发任务,但可以把这个非常大的文件划分为一个个非常小的数据块进行分发,即一个对等方在下载完一个数据块后就能向其他对等方转发,并同时可下载其他数据块。不考虑分块増加的控制信息,试计算整个大文件分发到所有对等方的最短时间。
【答案】在P2P 方式下所有主机都下载完文件F 的最少时间的下限是
其中
整个大文件分发到所有对等方的最短时间为。
第 2 页,共 33 页 则可以得到
4. 无线局域网的MAC 帧为什么要使用四个地址字段?请用简单的例子说明地址3的作用。
【答案】因为无线局域网除有源、目的地址以外,还包括区分不同无线网络的接入点AP 地址和用于自组织网络的地址,所以无线局域网的MAC 帧要使用四个地址字段。
例如,图所示,站点A 向B 发送数据帧,这个过程要分两步走。首先由站点A 把数据帧发送到接入点然后再由AP :把数据帧发送给站点B 。
时,帧控制字段中的“到DS=1”而“从DS=0”。因此地址1是当站点A 把数据帧发送给
的MAC 地址(接收地址),地址2是A 的MAC 地址(源地址),地址3是B 的MAC 地址(目的地址)。请注意,“接收地址”与“目的地址”并不等同。 当把数据帧发送给站点B 时,帧控制字段中的“到DS=0”而“从DS=1“。因此地址1是B
的MAC 地址(发送地址),地址3是A 的MAC 地址的MAC 地址(目的地址),地址2是
(源地址)。请注意,上述的“接收地址”与“目的地址”并不等同。
图 A 向B 发送数据帧必须先发送到接入点APt
5. 如果TCP 往返时延RTT 的当前值是30ms ,随后收到的三组确认按到达顺序分别是在数据发送后26ms 、32ms 和24ms 到达发送方,那么新的RTT 估计值分别是多少?假定加权因子
【答案】往返时延是指数据从发出到收到对方相应的确认所经历的时间,它是用来设置计时器重传时间的一个主要参考数据。对于传输层来说,报文段的往返时延的方差较大,因此TCP 采用了一种自适应的算法,它将各个报文段的往返时延样本加权平均,得到报文段的平均往返时延RH , 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往返时延RTT=
那么新的平均往返时延RTT=
则新的平均往返时延RTT=
则新的平均往返时延RTT=
所以,新的估计值分别为29.6ms , 29.84ms , 29.256ms 。
6. 用ASN.1基本编码规则对以下数组(SEQUENCE-OF )进行编码。假定每一个数字占用4个字节:2345,1236,122,1236。
【答案】整个的编码为:
第 3 页,共 33 页 (1)第1个确认到达后,旧的RTT=30ms,新的往返时延样本是26ms , (2)第2个确认到达后,此时,旧的RTT=29.6ms,新的往返时延样本=32ms, (3)第3个确认到达后,此时,旧的RTT=29.84ms,新的往返时延样本=24ms,
7. 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不使用编号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案】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不使用编号是不行的。因为只有对分组和确认分组进行编号,接收方才可以识别出重复帧,发送方才能明确是哪一个发送出去的分组收到了确认,而哪一个发送出去的分组还没有收到确认,所以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应当使用编号。
8. 携带实时音频信号的固定长度分组序列发送到因特网,每隔10ms 发送一个分组。前10个分
组通过网络的时延分别是45ms ,50ms ,53ms ,46ms ,30ms ,40ms ,46ms ,49ms ,55ms 和51ms 。
(1)用图表示出这些分组发出时间和到达时间。
(2)若在接收端还原时的端到端时延为75ms ,试求出每一个分组经受的时延。
(3)画出接收端缓存中的分组数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1)如图 (a )所示,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这些分组的发出时间和到达时间。
图 (a )
30,25,22, 29,45, 35, 29,(2)每一个分组经受的时延为端到端时延与网络时延之差,分别为:
26, 20和24(单位为ms )。
(3)接收端缓存中的分组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b )所示。
第 4 页,共 3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