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知识沟假说

【答案】“知识沟假说”是指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会阶层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于1970年提出。这一理论假说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就是“知沟”理论的诞生。“知沟”理论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

2. 媒介

【答案】在新闻学中,媒介主要是指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媒介是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新闻媒介的类型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通讯社、手机等。

3. 网络成瘾

【答案】网络成瘾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控; 行为乖张并伴随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身心病态; 在网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精神空虚、心情暴躁甚至会有暴力倾向等。网瘾症有五种类型: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超载成瘾、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视听成瘾。同时,网瘾症也会带来多种心理危害,包括以虚拟代替现实的交往方式错位,长时间沉溺网络所形成的孤僻、冷漠、不合群、无责任感等人格和人性的异化,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的多重人格和自我迷失,道德的失范和社会功能的退化,技术崇拜等。

4. 含义论

【答案】含义论是从社会学角度对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提出的理论之一。含义论把行为当作内心理解的产物,也就是说,个人行为是个人对我们文化具有共同解释的符号、形象或事件的意义理解的产物。含义论倡导者认为有三种“世界真实”:客观世界真实; 媒介通过连续不断报道而呈现的世界真实; 受众内心存在的世界真实。受众的行为是从其内心对世界的理解出发的。而受众内心存在的世界真实一方面来自对客观世界的亲身感受,另一方面则深深受到媒介的影响。不少研究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人员集体确定对社会现实的解释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即媒介对现实的描绘在含义的确定、延伸、替换和稳定这四个方面发挥了主导效应。

5. 模式示范论

【答案】模式示范理论认为,大众传播能够描述模式化的行为。受众与媒介内容的接触,为

自己提供了一种学习的对象,可以从中学得一系列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人们处理反复出现的问题的永久性方式之一部分。也就是说,媒介内容对受众的行为具有模式化的示范效果。

6. 核心受众

【答案】核心受众是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各个单独的媒体和媒体上设置的栏目,都有着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个性风格,这些内容和风格是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传播对象,这部分受众就是媒体和媒体特定栏目的核心受众。核心受众是媒体需要稳定和竭力争取的最重要的对象,也是媒体的生命线。媒体的内容选择、栏目设置、风格定位等都较多地以核心受众需求为考虑的出发点,进行筹划、设计和编排。所以,新闻媒介各自的传播内容和风格特色的确立,争取了各自的核心受众,而核心受众的兴趣爱好、信息欲求反过来又在不断强化着媒体自身的传播个性。核心受众的确立,在目前受众群体分化与多元的大潮面前,对于新闻媒介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7. 第三人效果

【答案】第三人效果是指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其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效果。”另一个部分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效果—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8. 新闻指导性

【答案】新闻指导性是指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对我国的新闻事业来说,新闻的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力法,用党的力-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革开放大业。

9. 新闻媒介的个性

【答案】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某一新闻媒介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与其他新闻媒介的不同之处。包括:以新闻报道的迅速及时见长,尽可能作现场报道、发表独家新闻; 以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取胜; 以发表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为世人瞩目; 以编排的新颖活泼、具有独创性显得抢眼; 以社区新闻、国际新闻或煽情新闻来显示个性。

10.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答案】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是指新闻媒介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既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进而形成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的新认识,即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简答题

11.简述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产物,它们的产生与发展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1)共同点

①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相同。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程度以及物质生产和科学文化技术进步所能提供的物质手段,是制约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需要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性质和报道内容,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物质手段,决定着新闻事业的形式,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②在新闻事业产生初期,都被用来作为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武器,资产阶级的新闻事业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发展而来,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由工人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萌芽发展。③新闻事业的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演变具有同步性,与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一致性。新闻事业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发展而发展,市场经济催生了社会化的需要,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④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媒介不断变迁,更新换代,加速提升,后生媒介并没有完全取代前代媒介,而是叠加发展,不同媒介之间已经开始融合。

(2)不同点

①产生动力不同

a. 资产阶级新闻事业适应资本主义早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与经济活动相联系,为资产阶级获得商业信息和赢得利润服务。从手抄新闻过渡到定期出版的周报和日报,标志着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

b.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19世纪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中,因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等工人运动而产生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开始就和政治活动相联系,是无产阶级组织群众进行革命的武器。

②发展道路不同

a. 资产阶级新闻事业是伴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成长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遍建立而逐渐发展的。经历了政党报纸的黑暗年代和标榜言论独立的大众化报纸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走向垄断,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也迎来了垄断阶段。

b.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则是伴随着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反抗,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和发动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夺取政权这一过程而发展的。先后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共产主义同盟报刊阶段、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报刊阶段,现在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