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甘肃省培养单位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836经济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局地原料

【答案】局地原料是指只有在特定地方才存在的原料。

2.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答案】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有关要素禀赋的论点。它的基本思想是,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它们之间出现分工和发生贸易的主要原因。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利息率水平相对低于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工资水平相对低于利息率水平。所以,如果各个国家都密集地使用丰富的要素生产商品就能获得比较优势。

3. 产品周期理论

【答案】产品周期理论是由弗农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的一种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他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揭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原因及规律。

4. 经济梯度

【答案】经济梯度是指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经济梯度推移是指经济发展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如果以基层行政区为单元,把各行政区的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标示在各行政区域的中心附近,把数值相同的点连接成线,编制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分布图,可以在地形图上反映出国家或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状况。

5. 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它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就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最小运费原理

【答案】最小运费原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产地都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以产生最小运费为目标的区位指向为:①仅以遍在原料为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②仅以局地原料且以纯原料为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③仅以损重原料为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7. 区域管制

【答案】区域管制是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区域管制的特点:

①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单纯政府上下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

②区域发展中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在内的各个利益主体通过平等协商的形式,解决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协调好区域发展中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③建立一套多中心、分散化、独立与制衡的决策机制和解决争议的机制。

8. 纵向一体化

【答案】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现实中,多数大型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纵向一体化。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内部化。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

9. 地租曲线

【答案】地租曲线是指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的连接曲线。

10.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是多区位公司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作为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

11.交通网的密度

【答案】交通网的密度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也需要考虑到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通网密度越大,交通越便利。

12.生产网络

【答案】生产网络是指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置于全球范围内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生产的国家和地区,进而形成的多个国家参与产品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的国际分工体系。

二、简答题

13.我国学者对区域经济增长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答案】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对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也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其中,陈栋生等人在1993年出版的《区域经济学》一书中所提出的观点较具代表性。他们认为,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分为待开发(不发育)、成长、成熟、衰退等4个阶段。

(1)待开发(不发育)阶段

其特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极高,商品经济不发育,市场规模狭小; 资金积累能力很低,自我发展能力弱,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2)成长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 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二产业逐渐成了主导产业:商品经济逐步发育,区域专业化分工迅速发展; 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地区集中,于是形成了带动经济增长的增长极。

(3)成熟(发达)阶段

主要特征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 工业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基础设施齐备,交通和通讯基本形成网络; 生产部门结构的综合性日益突出,区内资金积累能力强。这时也往往会产生导致经济衰退的因素。

(4)衰退阶段

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缓慢,失去原有的增长势头; 处于衰退状态的传统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大,导致经济增长的结构性衰退:此后,经济增长滞缓,区域逐渐走向衰落。

14.试述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

【答案】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具有较高组织水平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实体,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1)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主体是专业化生产部门及其相关的综合发展部门。其目的是为区外提供某些重要的产品,进行区际产品交换,服务于全国或大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体现出地域分工。

(2)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专业化生产部门是建立在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基础之上的,所以,它的分布是以自然资源的分布为依据,一般不受行政区的限制。它的基本设想是以资源综合利用为原则,在优势自然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域内,形成从资源开发、原材料生产、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生产的完整生产体系。

(3)经济地域综合体内不仅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还要发展完善的为区域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动力、给排水设施等),建立社会发展所需的教育、医疗、文化、住宅等部门。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4)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计划地建设而成的。它的专业化部门选择和相关综合发展部门的建设、社会发展部门的建设、建设地域选择、范围划定、建设步骤设计等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并且,是以全国或大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要求为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