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石油大学949外国文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乌利波(Oulipo ,或译为“潜在文学工场”)
【答案】乌利波,Oulipo
为,缩写,音译“乌力波”
,是一个由作家和数学家等组成的打破文本界限的松散的国际写作团体。它直译“潜在文学工场”
由法国诗人、作家雷蒙·格诺和数学家弗朗索瓦·勒利奥内创立于1960年,至今仍活跃于法国乃至
,后延伸出“有力量的,理论上的”等意世界文坛。“潜在”最初指“一定时间后起作用的方法”
义。最为知名的成员有卡尔维诺、乔治·佩雷克、雷蒙·格诺、雅克·鲁博等。就其本质而言,乌利波是一种具有精神同质趋向的文学思维方式。这种文学思维品质被认为是21世纪实验文学的曙光。
2. 巴那斯派
【答案】巴那斯派是法国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又称“高蹈派”。以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缪斯诸神居住的巴那斯山称其名,并出有诗选《当代巴那斯》。巴那斯派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倡导艺术形式的“唯美主义”,诗歌造型精巧美丽。它主张诗歌脱离社会,不问政治; 以创作“冷静的”、“客观的”、“无我”的诗相标榜,充满悲观颓废情调; 形式上刻意追求造型美感,是当时自然主义思潮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亦为法国象征主义的文学前驱。
3. “心灵辩证法”
【答案】“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成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每一次反思,几乎都是这种“心灵辩证法”的全过程的细腻展示。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者塑造精神探索型的人物形象。
4. 贵族沙龙文学
【答案】贵族沙龙文学是17世纪出现于西欧上流社会的贵族文学流派。“沙龙”为“会客室”、“客厅”的意思,后来专指在客厅举行的社交活动和文艺座谈,沙龙文学就是在文艺座谈中朗诵或演出的文艺作品。贵族为打发无聊时光而创作的贵族文学。他们精神空虚,耽于虚无缥缈的想象中,作品多以田园小说、历史小说、心理小说以及诗歌为主,主要写失去往日地位的封建贵族对中世纪的缅怀; 描写男女悲欢离合的艳情故事; 掐绘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矫揉造作,晦涩难懂,充满了没落贵族庸俗无聊的趣味。
5. 古典主义
【答案】古典主义是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物,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它在17世纪的法国最为盛行,发展也最为完备。法国古典主义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笛卡儿的唯理主义理论。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二、简答题
6. 克利斯朵夫是个人反抗的英雄吗?
【答案】《约翰·克里斯多夫》是20世纪初发表的一部“长河小说”。它反映了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时代和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主人公约翰。克里斯多夫是一个具有反抗思想和独立精神的音乐家,也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1)克利斯朵夫具有真诚、执著、坚强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他有着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生命力,他的生命充满无穷的信心和勇气,敢于挑战旧道德和旧秩序,始终捍卫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精神独立。他要在践踏人格的鄙俗的环境里不停的抗争,做一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他厌恶那些庸俗丑恶的人,绝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在这个人性受到压抑的社会,这种维护灵魂的自由,发挥生命力的抗争精神是一种强者的精神,是维护理想,追求真善美的英雄主义精神。约翰·克利斯朵夫要以他英雄主义的气概去追求灵魂的自由,捍卫一切美好善良的事物,与一切丑恶虚假作斗争。作品力图将这一形象塑造成高于庸俗资产阶级社会的英雄人物。毫无疑问,克利斯朵夫的反抗具有积极意义。
(2)克利斯朵夫也是一名孤独的反抗者
他的思想里包含了众多复杂的因素,一方面具有小资产阶级的反抗意识,另一方面也有着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追求精神独立,不理解无产阶级运动,他的个人反抗自然也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势必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3)克利斯朵夫身上包含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他反抗、失败、动摇、幻灭的生活历程,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它深刻地概括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矛盾,尖锐地批判了腐朽文化对真正艺术的摧残,肯定了毫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
7. 安娜是一个堕落的女人吗?
【答案】安娜不是一个堕落的女人。
(1)安娜是一个坚定的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
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在作者的最初构思中,安娜是一个堕落的女人。但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改变了这种构思,赋予了安娜许多令人同情的和美的因素。
安娜还是少女的时候,由姑母作主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伪善自私,过于理性化而生命意识匮乏,他的主要兴趣在官场,是一架“官僚机器”。
(2)安娜是一个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的女性形象
她与这样的丈夫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这种生活窒息了她的生命活力。在和握伦斯基邂逅之后,她那沉睡的爱的激情和生命意识被唤醒了。此后,她身上流露出一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3)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态度是矛盾的
他一方面认为安娜的追求合乎自然人性,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从宗教伦理道德观来看,安娜又是缺乏理性的,她对爱情生活的追求有放纵情欲的成分。所以,在小说中作者对安娜既同情又谴责。他没有让安娜完全服从“灵魂”准则的要求,去屈从卡列宁和那个上流社会,而是同情安娜的遭遇,不无肯定的描写她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但另一面又让安娜带着犯罪的痛苦走向死亡。“我”就是作者一贯探索的那个永恒的道德原则,是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善与人道。安娜的追求尽管有合乎善与人道的一面,但离善与人道的最高形式——爱他人,为他人而活着——还有相当的距离。这就是作者对安娜态度矛盾的根本原因。
8. 谈谈马克·吐温的幽默风格。
【答案】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幽默家、讽刺家,他的幽默是典型的美国式幽默,有着不对称、夸张、反传统的特征,包含着滑稽诙谐的笔调,常常运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既揭露现实,也富有哲理意味,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他的作品情节具有奇特的幽默讽刺特点。马克·吐温善于通过故事情节的巧妙设置而达到幽默讽刺的效果。他小说的故事看上去离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非常真实。通过这种违反生活逻辑的情节,其小说真实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也具有了一种幽默讽刺效果。
(2)他笔下的主人公常常为天真单纯的老实人,其单纯的思想跟复杂的现实之问的落差,常常是幽默产生的关键。
(3)他的作品语言妙语连珠、涉笔成趣,形成了他独特的幽默讽刺风格。他的语言机智、风趣,具有密西西比河地区浓郁的口语特征,包含有一些生活笑话、喜剧情节等,妙趣横生,韵味无穷。
(4)因为坚信民主主义思想,他的幽默在嘲讽的同时,又带有乐观的色彩。总体而言,马克·吐温早期的作品表现了幽默的特点,但往往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只是停留在逗笑取乐的层面上。随着对美国社会生活的深入了解,其后期作品的幽默常常与讽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9. 你如何看待《圣经》在美国文学发展中的影响?
【答案】《圣经》在美国文学发展中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清教主义来实现的,具体表现为: (1)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乐观主义情绪的影响
从总体来看,美国文学是建筑在《圣经》伊甸园神话基础上的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它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