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865新闻传播实务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3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有哪些基本形式?
【答案】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基本形式包括:
(1)召开调查会时的口头采访。这种采访是指根据采访的内容、性质,由记者把所有要采访的对象邀集在一起,召开短小、精干的调查会,一般应选取大约十位不同类型、职业的人参加。
(2)出席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时的口头采访。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各有关部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逐渐成为近年来越来越多采用的一种发布新闻信息的会议形式。
(3)随遇式的口头采访。这是记者未经事先安排、准备,随时遇到采访对象进行交谈的口头采访活动。它的优点是既方便、自然、无拘无束,又颇有成效。
(4)个别预约式的口头采访。这是记者与采访对象预先约好的一种口头采访方式。从广义讲,开调查会、参加记者招待会也是‘种预约。但这里指的是个别预约,利用这种采访方式可使记者、通讯员充分了解到更细致、深入、生动的材料。(5)电话式的口头采访。用电话交流方式获取新闻素材,用在由于时空的限制,面对面交谈不可能时,它的一大优势是迅速。恰当利用电话采访体现出记者争时间、抢速度的基本素质。
2. 记者为什么既要是“杂家”又要是“专家”? 从才能的角度看,应该如何加强记者自身的基本功训练?
【答案】记者由于其工作的特点,接触对象极其广泛,采访报道的面又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因此,对知识的掌握要求很高。记者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比较精深的知识。
(1)记者既要是“杂家”又要是“专家”的原因如下:
①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要有广博的知识。
记者知识丰富,思想驰骋的天地就广阔,联想能力就强,同采访对象接触时共同语言就多,采写新闻时也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否则,知识贫乏,遇事一问三不知,提问题又不着边际,采访势必闹出笑话。
②记者还应该是个“专家’,,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比较精深的知识。
当代的记者一般都有大体的分工,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采访活动的范围,负责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报道。记者在自己的分工范围内,要努力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只有这样,记者才能在
第 1 页,共 8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