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824经济理论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与工业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一样都是由中等生产条件的企业的产品价格决定的。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时因为如果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象工业品一样,由中等生产条件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那么经营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就不能获得平均利润,这样就无人愿意经营劣等土地。但是优等地数量有限,仅靠优等地生产的农产品小足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只能以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这样,经营中等地或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不仅可以获得平均利润,还可以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这一部分超额利润就会由于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而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成为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2.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十地经营权垄断的存在。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绝对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形式,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用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在资本主义农业落后于工业的条件下,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在剥削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等量资本在农业中比在工业中能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部分较多的剩余价值不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农产品不按生产价格而按价值出售,在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存在一个差额。这一差额就以绝对地租的形式为土地所有者占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逐步提高甚至超过工业有机构成。农产品的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逐步消失。但因为土地私有权垄断,土地所有者总要获得一定的地租才会出租土地。在这种情况下,绝对地租便成为农产品价值上的一个附加额,农产品价格便具有垄断价格的性质。

因此,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存在。

二、论述题

3. 试分析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研究的侧重点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

【答案】资本循环是指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

运动。资本周转是指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其目的是实现在资本的持续增殖。

(1)两者研究的侧重点

资本运动过程,从单个资本来说,表现为资本的循环和资本的周转,但考察研究的重点不同。 考察资本循环,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过程所经历的阶段及采取的形式,以阐明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及其矛盾,揭示通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如何连续地生产出剩余价值。

考察资本周转则是把资本的运动当作一个周转的过程,从资本运动的时间和速度,及它对剩余价值的影响的角度分析的,它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资本的现实运动一般是周而复始的,因此,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抽象形式,而资本周转才是资本运动的具体形式。或者也可以说,对资本循环的分析,是在抽象形式上对资本运动进行的考察; 而对资本周转的分析,则是在具体的形式上考察资本的运动。

(2)两者的内在联系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具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在:

①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流通运动的形式,都包含着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②资本循环一次的时间和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是相同的,都是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起到这个资本带着剩余价值以同样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的时间止,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4. 试解释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两大部类产出各自的平衡关系如何才能成立。

【答案】(1)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两种类型。简单再生产是指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全部消费掉,使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而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将从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部消费掉,而将其中一部分作为新资本追加投入生产过程使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要使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要具体分析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问题,必须分别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方面来考虑。

(2)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两大部类产出的平衡关系

①基本实现条件:I (v+m)=Ⅱc 。即:第I 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应等于第II 部类的不变资本。

该公式体现了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简单再生产能够正常进行,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同第一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以及第一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②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I (c+v+m)=Ic+IIc,即第工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价值的总和,应该等于两个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

这一公式表明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

第工部类的生产资料供给应该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等。

③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II (O+V+m)=1(V+m)+L工(V+m),即第II 部类每年生产的消费资料总价值,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该公式表明消费资料产品的实现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之间的关系。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II 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在价值上应该同全社会工人取得的工资与资本家的剩余价值之和相等,在实物上,应该同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相适应。

(3)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两大部类产出的平衡关系

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①第Ⅰ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要能顺利进行,第I 部类新增加的生产资料必须和第II 部类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以及两大部类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之和相等:

式中, 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其实物形态是追加的生产资料。即:两大部类需要追加的生,第Ⅰ部类为第Ⅱ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同第II 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以及第II 部类提供给第Ⅰ部类的消费资料同第I 部类对消费资产资料和第I 部类所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等。

②第_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要能顺利进行,第II 部类用于补偿不变资本的消费资料及其所提供的追加消费资料必须和第Ⅰ部类的资本家和工人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及两大部类需要追加的消费资料相等:

式中,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其实物形态是追加的消费资料。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的产出交换仍包括二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在第一部类内部通过交换而实现,二是在第二部类内部通过交换而实现,二是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使第一部类在扩大再生产情沉下的消费需求得到解决,使第二部类在扩大冉生产情况下所增加了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也得到满足。在上述条件得到满足后,社会扩大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5. 资本主义工厂和股份公司两种企业制度有何区别?

【答案】资本主义企业制度在历史发展过程重经历了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基本制度形式。而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一般是指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股份公司是一种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把分散的和独立的单个私人资本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经营的企业制度。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筹集资本的方法的不同

个人业主制企业是由单个资本家出资,完全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它在法律上被称为自然人企业。这种由资本家个人投资、个人经营的企业一般来说生产规模都较小,生产经营结构单一,在其发展初期生产经营活动一般都以小工场、小作坊、小商店形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