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国际贸易2005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上海理工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国际贸易
一、名词解释(10%)
1.净贸易条件
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3.以进养出
4.对外直接投资
5.最惠国待遇
二、填空(15%)
1._______因素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对国际分工起重要作用,但这种因素只提供国际分工的可能性,不提供现实性。对国际分工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 。
2.在补偿贸易中,有第三方参与,并负责接受、销售或提供补偿产品的,称作_________。
3.美国经济学家________将市场营销学的一种概念引入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产品周期说,认为许多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______时期、_______时期和________时期等三个时期。
4.海关是设在______(即海关管辖并执行其有关法令和规章的区域)上的_______机构。
5.进口附加税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___。
6.对外贸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直接条件:_______和_______。归根结底,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_______和_______。
三、判断(10%)
1.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同时成为两个甚至更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 )
2.最惠国税不是最优惠的关税待遇。( )
3.一国或地区的总贸易额是指该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货物进出口额、服务进出口额和技术进出口额(如有的话)的总和。( )
4.国际货物从生产国借道第三国输往消费国的贸易活动不一定都是转口贸易。( )
5.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开放初期,往往选择进口替代的贸易发展模式,即进口外国产品以替代本国利用稀缺要素,高成本、低效率生产的相同产品,从而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
6.对进入进口国保税区内的外国商品不征收进口关税,并允许在保税区内进行储存、展览、改装、分类、混合、加工和制造,甚至再出口,但仍受到进口国海关的监管。( )
7.自由贸易是贸易自由化的一种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8.国际技术转让不等于技术进出口。( )
9.“10加1”是指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0个发达国家加中国的首脑级会议。( )
10.GSP 是指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
四、单项选择(10%)
1.2003年吸引外资的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 )
A .中国 B .美国 C .日本
2.要素价格均等化说又称_______。( )
A .H-O 理论 B .H-O-S 理论 C .H-S 理论
3.俄林认为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各国相同产品之间的_____。( )
A .价格绝对差异 B .成本相对差异 C .要素供给比例差异
4.正常关税是指_______。( )
A .以正常价格为基础征收的进口关税 B .凡不加征进口附加税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