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升舍”制度是( )创立的。

A. 元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明代

【答案】B

2.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两者的关系是( )

A. 生活可以取代教育

B. 教育是生活的中心

C. 教育不能改造生活

D.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掌握程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有三层意思: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这里教育的意思有点像是“影响”,比如狼孩。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和生活不能分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是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

3. 熙宁兴学中,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

A. 帖经

B. 策问

C. 诗赋

D. 墨义

【答案】B

4. 下列术语中,含义不同于“认知结构”的是( )

A. 统觉团

B. 认知地图

C. 学科基本结构

D. 编码系统

【答案】C

【解析】与认知结构概念相同的有四个,图式、统觉团、认知地图和编码系统。按照皮亚杰的理解,个体是在先天遗传所获得的最初的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统觉团是赫尔巴特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学习过程是新观念进入原有观念团内,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吸收新观念的统觉过程。托尔曼的认知地图就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所说的认知结构。学科基本结构,在布鲁纳看来,是指一个学科围绕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态度和方法而形成的整体知识框架和思维框架。编码系统则是通过复述、强化等编码方式,将各种信息组织、编码和存储起来而形成的知识体系。统觉团、认知地图和编码系统都是教育心理学中认知方面的概念,而学科基本结构不属于这一范畴。

5. 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进而主张“公其非是于学校”的启蒙思想家是( )

A. 黄宗羲

B. 顾炎武

C. 戴震

D. 李举

【答案】B

6. 15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的标志是( )

A. 西塞罗主义

B. 昆体良主义

C. 新托马斯主义

D. 新柏拉图主义

【答案】A

【解析】15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认为,古典文化教育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促进人充分发展的手段; 过分强调古典文化教育,过高评价西塞罗文体并将其作为作文的唯一正确的范例,主张单纯效仿西塞罗等。西塞罗主义完全反对使用在西塞罗作品中没有出现过的词汇和习语,主张单纯仿效西塞罗。西塞罗主义的盛行标志着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形式主义的弊端,背离了人文主义文化修养的目标,也说明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因食古不化而走上了穷途末路。

7. 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

A. 习得效应

B. 情绪唤起效应

C. 抑制效应

D. 反应促进效应

【答案】C

【解析】观察学习理论表明,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而习得新的行为。这种间接习得的行为既可能促进原有行为发生的概率,也有可能抑制原有行为的发生。观察学习有三种行为效应:抑制效应、扩散效应和促进效应。其中,抑制效应是指当学习者观察到某榜样因某一行为而得到了令人仄恶的后果,此时效仿的体验会增强对这一行为的抑制,那么抑制效应一也就发生了。

8. “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 )出现的。

A. 唐代

B. 汉代

C. 秦代

D. 周代

【答案】B

9. 下列引语最符合孔子关于教育对象主张的是( )。

A.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B.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 “仕而优则学”

D. “自行束络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答案】A

【解析】孔子认为人的性情大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才是不可改变的。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对每一个人都可以加以教育,没有贫富贵贱等区别。

10.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公学”的含义是( )。

A. 公立学校

B. 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

C. 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

D. 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