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801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与工业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一样都是由中等生产条件的企业的产品价格决定的。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时因为如果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象工业品一样,由中等生产条件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那么经营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就不能获得平均利润,这样就无人愿意经营劣等土地。但是优等地数量有限,仅靠优等地生产的农产品小足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只能以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这样,经营中等地或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不仅可以获得平均利润,还可以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这一部分超额利润就会由于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而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成为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2. 只要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全部得到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可以顺利进行。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它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部分。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指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获得剩余价值。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转化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所以,“只要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全部得到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可以顺利进行。”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只有当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和实物上都得到补偿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3.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十地经营权垄断的存在。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绝对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形式,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用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在资本主义农业落后于工业的条件下,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在剥削程度相同的条件
下,等量资本在农业中比在工业中能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部分较多的剩余价值不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农产品不按生产价格而按价值出售,在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存在一个差额。这一差额就以绝对地租的形式为土地所有者占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逐步提高甚至超过工业有机构成。农产品的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逐步消失。但因为土地私有权垄断,土地所有者总要获得一定的地租才会出租土地。在这种情况下,绝对地租便成为农产品价值上的一个附加额,农产品价格便具有垄断价格的性质。
因此,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存在。
4. 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决定着消费。
【答案】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1)生产和消费是同一的
①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生产和消费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劳动者用产品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消费,使消耗的体力和智力得以恢复,使劳动力再生产出来。这种消费又直接是生产,不过它不是生产物质资料意义上的生产。
②从生产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角度说,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 从产品的消费生产看或再生产劳动力的角度讲,消费与生产也是同一的。
(2)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如吃、穿、住、用等消费品。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方式。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的消费对象不断拓宽、丰富,消费的方式也在不断地进化。所以,马克思说:生产“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
②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与一般的自然对象不同的是,一般自然界的存在物,人们不去消费它,它仍然存在,而人们生产的产品只有经过人们的消费,才能证实它是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日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人们为了获得消费品,就得进行生产; 人们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产品,就必然发展生产。而且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二、论述题
5. 论述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的方向。
【答案】经济结构包含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区域结构三个方面。下面从这三个角度来阐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的方向。
(1)所有制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方向
所有制结构是指在经济中国有经济与非国有(民营)经济的比重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经济比重持续下降,相应地非国有经济比重显著上升。但就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国有企业的比重仍比较大,地方政府办企业太多;
②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没有完全退出,目前仍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存在于竞争性领域;
③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支持不够,非公有制企业和国有企业不能一视同仁。大多数人只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上的作用,没有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在政治、社会、文化、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并且在政治上还存在歧视。
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方向是:
①推进国有企业尽快从竞争领域退出,国有企业要尽量控制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涉及到国家机密、军事领域的尖端技术的企业等有限的领域;
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引导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联合,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既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其使用效率,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政府要明确其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理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放宽非公有制的进入领域,发挥政府服务、引导、协调、监督的职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2)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方向
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②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发展仍比较落后,局部仍有“瓶颈”制约;
③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并呈现出地区的不平衡状态;
④产业结构的技术层次低。
根据我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
①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
②各次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着力提高第一产业即农业的质量,稳步增加产量; 继续发展第二产业,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制定鼓励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发展装备制造业,以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 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目前第三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结构,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现代服务业。
③提高各行业的技术水平,鼓励技术创新,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产业机构的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向技术密集的转变,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3)我国经济区域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方向
当前我国区域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就经济发展水平总的来说,在三大经济地带之间,由东到西呈现出较明显的由高到低的梯度状态。尽管长期以来,在发展方针和经济政策上,一直力图缩小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但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追求竞争性效率目标,这种差距并无实质性缩小,在某些方面还相对有所扩大。
②二大地带之间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相对不足,而中、西部资源分布则具有总体的优势,从资源分布的总体上看,三大地带由东向西,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