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全球变化下的区域气候、环境效应变化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伴 随着全球变暖,世界各区域降水、温度等气候指标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气象 灾害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当人类进入2 1世纪时,摆在 面前的最迫切、最紧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与全球变化相关的气候、能源、水 等环境要素如何响应这种变化,目的是要制定有效的方针、政策来适应可能出现 的环境、气象气候等问题以及设法有效的利用变化的环境造福于人类。 秦岭作为亚洲东部最高山地,又处于季风边缘带决定了它在我国乃至全球区 域气候、环境变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秦岭东两部由于同时受到东亚季风 与南亚季风的影响,决定了它对全球气候的响应将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 分析两地区气候与环境效应的变化并进行对比,这对于季风变化的研究也有很重 要的意义。 秦岭东西部之问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因此,如何合理的、人为的进行划分是 进行东西部气候、环境变化对比的最首要工作。本文分别选择秦岭北麓、南麓儿 乎同一条纬线(3 4°N左右)上自西向东的十几个测站进行夏季、秋季降水在近 3O年、近l0年的变化对比分析,目的是为了发现夏、秋季降水在东西方向上的 变化,以此来决定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影响区域,从而划定秦岭东西部之间的 研究区域,结果发现l08°E近似为秦岭东西部之间的分界线。 陕西境内的秦岭被l08°E经线划分为东西两部分,本文根据两地区近5O 年来气象(气温、降水、年极高温、年极低温、蒸发量、日照时数等等)资料, 应用一些数学辅助手段和计算机软件(Excel、Mapinfo等等)进行趋势分析、 相关分析等。 本文主要对两地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气温、降水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同时, 对时问序列较长的秦岭西部地区的代表宝鸡、汉中和东部地区的代表西安、安康 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全球变化下,秦岭东西部之问环境效应的变化(早 涝灾害、病虫害等)进行了分析、归纳。得出了几点结论: 1.秦岭东、西部地区在近5O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存在着异同。秦岭东部地区 气候变化总体趋势为降水减少、气温递增,其中近5O年的时问里,气温共递增 O.185℃,同时降水减少75.35mm,表现为暖干化特点,其暖化的特点表现在冬半 年的暖冬尤其是冬季增温强烈,干化则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的锐减;而秦岭 西部地区则降水减少的同时气温下降,近5O年来,气温共下降O.286 7℃,降水共减 少93.38 mm,表现为冷干化的特点,其冷化主要表现在夏季降温较明显,干化则 表现在夏、秋季降水的大幅度减少。 2.秦岭东、西部地区在80年代以来表现出几乎共同的特点,即气温都是上 升的而降水则表现为减少,换句话说,都具有暖干化趋势。不同的是秦岭西部地 区的暖干化幅度明显大于东部地区。 3.秦岭东、西部地区的气温变化与中国气温变化有较好的同步性,但与秦岭 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气温与中国气温相关性更大。 4.南亚季风活动的盛、衰交替交替在两地区的响应主要为秋季降水的多、少 变化,秦岭西部秋季降水反应明显,西部对南亚季风的反应更为敏感,。东部则 受东亚季风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在夏季降水上。 5.80年代尤其是中期以后,秦岭东、西部地区相对湿度都呈下降趋势,湿 润度也是明显减少,其中西部地区近20年湿润度减少为O.336,而东部地区减 少为O.176,明显秦岭西部地区干旱化趋势更为严重。 6.全球变化下,在极端灾害事件发生方面,秦岭西部地区涝灾多于东部地区, 而大旱、早年则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大涝灾害两地区差别不大。 创新点: 研究区域的创新。秦岭东、西部之问的对比研究还不多见,研究结 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区域响应研究方面的不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