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612中外美术史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612中外美术史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2

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612中外美术史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12

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612中外美术史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19

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612中外美术史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29

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612中外美术史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37

一、名词解释

1. 昙曜五窟

【答案】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中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的5所,即今天的云冈16-20窟。主要造像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思想。主像形体高大雄伟,充塞窟内空间,强调给朝拜者以无比威严和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统一的象征。形象特点多是面形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洁流畅,反映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2. 屋漏痕

【答案】屋漏痕是书法术语,出自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它形象地比喻了横直划力匀而藏锋的用笔方法及艺术效果。行笔时不可一泻无余,笔管要一起一倒,笔锋时左时右,顿挫运行,犹如屋漏的水流沿泥墙缓缓滴下,蜿蜒下注,形成鼓起的半圆型线条,笔画圆活、沉实、饱满,具有立体感、厚重感和流动感。

3. 雕漆

【答案】雕漆是唐代创造的漆器新产品,它是先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这种做法现在通称剔红。

4. 元四家

【答案】“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分别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是江浙一代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虽然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及近况不同,但他们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如倪瓒“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5. 董其昌

【答案】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代书画家。书法出入晋唐,兼有“颜骨赵姿”之美。书法入画,简化形象。擅画山水,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 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 青绿设色古朴典雅。发展了墨法,推出母题作画而含义在外的表现手法。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

6. 小景山水

【答案】小景山水是北宋流行的山水样式。它以表现幽情美趣、水边沙岸、柳溪野趣的小景见长。作画多是小轴,很秀雅,也很有情趣,引人人胜。小景山水在全景式雄伟山水之外别开新境,使现实可居的世界变得清丽可善,受到宫廷贵族与文人骚客的欣赏和喜爱。代表作品有惠崇的《溪山春晓图》和赵令穰的《湖庄清夏图卷》。

7. 永字八法

【答案】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义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 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 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 钩为耀,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 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 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 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 捺笔为碟,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8. 苏轼《寒食帖》

【答案】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纸本墨迹卷,共十七行,字前小后大,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为传世苏书中之代表作,号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9. 山水画

【答案】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它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向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10.《历代名画记》

【答案】《历代名画记》是晚唐张彦远所著的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全书内容大致为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 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收藏; 370余名画家传记及作品。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二、论述题

11.清初正统画派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四王画派”是清初公认的正统画派。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称四王。“四王”一派的画家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董其昌的影响。技法功力较深,画风崇尚摹古,对古人的师承不遗余力,苦心精研宋元所谓南宗大家名迹。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不少作品趁十程式化。

(1)王时敏

王时敏是明末清初画家。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擅山水,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其艺术特征主要有:

①力追古法,刻意师古,作画无一不得古人精髓。王时敏在董其昌的指导下,自幼走上了摹古的道路,并且在日后的不断积累研习中,渐渐形成了他思想理论上的原则,即“摹古是绘画的最高原则”。

②作品大多面目相近,较少新意。他曾自白道:“迩来画道衰,古法渐湮,人多自出新意,谬种流传,遂至邪诡不可救挽。”

(2)王鉴

王鉴,字玄照,后改字园照,元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擅长山水,远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黄公望。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间作青绿重色,亦能妍丽融洽。其艺术特征有:

①接受董其昌的复古思想和“南北宗”理论,并在创作实践中进一步将董其昌所推崇的“南宗”绘画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达到“集古之大成,自出机杆”的境界。

②在青绿山水方面融合了赵孟頫、赵令穰、赵伯驹等家,建立了既高华艳冶又浑厚苍劲的青绿山水风格。

③在笔墨方面,提炼出规范性的技法元素,表现出名家富有特征的笔墨意韵。

(3)王翚

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其艺术特征有:

①他所画山水不拘于一家,广采博揽,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熔南北画派为一炉。王翚在王时敏、王鉴发展南宗画派的基础上,借鉴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较全面地对山水画传统进行整理,形成具有综合概括性质的法则。

②王翚作画喜好干笔、湿笔并用,而且多以细笔效擦,画面效果比较繁密。

③王翚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

(4)王原祁

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被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柞。主张好画当在不生不熟之间,自出心裁,